
資料圖
在他的遺體告別儀式上,某基地將士用一副挽聯(lián)為他送行——
鏗鏘一生,苦干驚天動地事;淡泊一世,甘做隱姓埋名人。
林俊德搞核試驗,一輩子鮮為人知。他的突然離世,卻像一顆“精神原子彈”,穿透了一個又一個人的心。
一位老專家徹夜難眠,寫了一首五言長詩《馬蘭魂》,深情謳歌林俊德“一息游絲細,長談發(fā)展情”的奉獻人生。一位自稱“從來沒有寫過詩”的年輕網(wǎng)友,飽含深情寫下一首88行的長詩《永遠的記憶——送別林俊德院士》……
一位75歲老人的去世,為什么能如此感天動地?
于國舍命,人天共仰。羅布泊“蘑菇云”的背后,有他幾十年的付出。
在林俊德的檔案中,有這樣的記載:獲得國家發(fā)明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獎3項,軍隊和部委級科技進步獎27項;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1987年,光榮出席全軍英模代表大會;1990年被國家評為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99年出席“兩彈一星”突出貢獻科技專家表彰大會;2001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比這份“成績單”更打動人的,是他生命最后8天爭分奪秒的旅程:
——整理移交了一生積累的全部科研試驗技術(shù)資料;
——3次打電話到實驗室指導(dǎo)科研工作,2次在病房召集課題組成員布置后續(xù)實驗任務(wù);
——完成了130多頁、8萬多字博士論文的修改,寫下338字的6條評閱意見;
——與基地領(lǐng)導(dǎo)幾次探討基地爆炸力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路線;
——向?qū)W生交接了兩項某重大國防科研尖端項目……

資料圖:林俊德的學生登記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