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都想來航母看看,軍人更多是想在航母上戰(zhàn)斗”
透過遼寧艦駕駛室的舷窗,維吾爾族女兵艾海旦看到,飛行甲板上殲-15戰(zhàn)機正密集放飛。
艾海旦是操舵班副班長,她的戰(zhàn)位是觀察戰(zhàn)機起飛的最佳位置。按照航海指揮員下達的一條條指令,艾海旦精準而熟練地操作舵盤。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記者很難相信,這艘數萬噸的鋼鐵巨艦的航向和航速,竟然掌握在一位纖瘦的女兵手中。
就在艦載機輪番升空訓練的同時,在航母飛行甲板之下,機艙內部也進行著一場緊張的演練。
廣播聲中傳來刺耳的火災警報,消防官兵迅速穿上消防服,背上裝備,奔往發(fā)生“火災”的艙段。奔跑的身影中,女士官長張明珠引起記者的注意。
張明珠原是機務兵,去年,她被選拔進入安全管理辦公室,與男艦員考核標準一樣,穿消防服、背裝備、找艙室等訓練課目,都名列前茅。
在遼寧艦很多崗位上,女艦員的表現都很出色。作戰(zhàn)部門助理工程師何勰說,現在女艦員已經遍布全艦所有的部門和專業(yè),越來越多的女艦員走上關鍵作戰(zhàn)崗位。
何勰是地方大學生,也是個十足的“軍迷”。聽到中國航母服役的消息,她給海軍相關部門寫了一封信,表達了加入航母部隊的強烈意愿。
經過嚴格考察考核,何勰順利入伍。如今,她已經成長為遼寧艦作戰(zhàn)部門助理工程師,前不久她取得了作戰(zhàn)崗位獨立值更資格。
為了同樣的航母夢,越來越多懷揣青春奮斗夢想的官兵來到了遼寧艦。
在消防演練現場,記者見到了二級軍士長、油料區(qū)隊區(qū)隊長王春輝。渾身被汗水浸透的王春輝,曾在空軍某部擔任油料化驗員。王春輝說:“遼寧艦圓了中國百年航母夢,誰不想來呢?中國人都想來航母看看,軍人更多是想在航母上戰(zhàn)斗。”
白天的時光,在一架架戰(zhàn)機放飛和回收的緊張忙碌中匆匆流走。
天色漸暗,最后一架艦載機在暮色之中,成功降落在甲板。起飛助理陳小勇摘下頭盔拎在手上,返回艙室,仔細擦了擦被殲-15戰(zhàn)機尾焰煙熏火燎的臉,喝口水緩緩神。
這位曾因“航母style”風靡神州的起飛助理,經歷了遼寧艦入列后的每一個高光時刻。說起剛剛經歷的海上閱兵,陳小勇仍感心潮澎湃:“航母的一舉一動牽動著全世界關注的目光,這是航母人最大的驕傲和自豪。安全放飛和回收每一架戰(zhàn)機,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雖然看不到陽光,但我們內心充滿了陽光”
夜色來襲,勞累了一天的飛行員和相關保障人員進入夢鄉(xiāng)。凌晨12點,遼寧艦政工辦主任肖磊開始了例行夜間巡查。
工作環(huán)境最為惡劣的機電艙室是巡查的重點。
在鍋爐艙,中士余盼、下士彭世林的衣服已經汗?jié)窳?。溫度計顯示:48℃。不僅溫度高,這里還有機器運轉產生的震耳欲聾的噪音。余盼他們要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值更4個小時。
夜間巡查的不僅有政工干部,由戰(zhàn)士值更的生命力巡邏更也開始行動。下士魯鵬飛和上等兵何裕在各個監(jiān)控死角勘察,謹防各種可能的安全隱患。
在損管中心,一幅巨大的損壞管理作戰(zhàn)標繪圖和動力系統(tǒng)模擬指揮板格外引人注目。機電長張揚說,這些都是他們集智攻關的革新成果。有了這兩項創(chuàng)新成果,機電官兵確定損管位置、制定損管方案、開展損管作業(yè)都更加高效。
在氣供艙,艙段中隊氣供區(qū)隊區(qū)隊長張常曉說起自己最大的遺憾。在航母上工作近10年的他,至今還沒能現場看過艦載機起降。艦載機起降訓練時,往往也是機電官兵值更的關鍵時刻。出海訓練期間,由于各項保障任務嚴密接續(xù),機電兵基本沒有登上甲板的機會。
這次遠航,盡管已經一個多月沒到過甲板,但一說起殲-15戰(zhàn)機從航母上起飛,張常曉的臉上滿是自豪。
“雖然看不到陽光,但我們內心充滿了陽光。”這是在機電兵之間流傳的一句口號。由這句口號出發(fā),機電兵還總結出了“深艙向日葵”精神——雖然深居艙底,但他們卻像小太陽一樣,向全艦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本報記者 陳國全 段江山 特約記者 莫小亮)
原文標題:太平洋上,中國航母的一天
原文鏈接:http://www.81.cn/jfjbmap/content/2018-04/27/content_204781.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