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大興安嶺發(fā)生火災。前往滅火的武警和陸軍部隊百余名師團職領導干部,始終和戰(zhàn)士肩并肩撲火、頭挨頭宿營??吹?jīng)_在最前面的是領導、戰(zhàn)斗在最危險處的也是領導,官兵們奮不顧身,很快撲滅了大火。
“三軍一心,則令可使無敵矣。”回望人民軍隊90年風雨歷程,人們都熟知這樣一個不爭的事實:在黨的領導下,我軍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從勝利走向勝利,一個重要的法寶就是官兵一致、將士同心。
從浴血榮光中走來,向“世界一流”目標進發(fā)。站在改革轉型的潮頭,人們欣喜地看到:在江海之濱,在南疆紅土,在雪域高原,在白山黑水,在中原大地,全軍將士看齊追隨的信念堅定不移,練兵備戰(zhàn)的熱潮蓬勃興起,轉型重塑的步履鏗鏘有力。
無論“官兵一致”還是“士兵第一”,有一種情懷一如既往——
軍隊要想贏得勝利,首先要贏得士兵
細節(jié),往往是歷史的生動注腳。
兩萬五千里長征,留下多少感人肺腑的故事:彭德懷忍痛令人將心愛的騾子殺了給官兵充饑,自己卻舍不得喝一口湯;冰天雪地,身著單衣凍死者竟是軍需處長;團以上干部配馬,但多數(shù)都讓給了傷員和掉隊的戰(zhàn)士騎……
這一個個歷史細節(jié),無不在詮釋一個道理:軍隊要想贏得勝利,首先要贏得士兵。革命戰(zhàn)爭年代,我軍官兵之所以上下一心,堅若磐石,打不垮、拖不亂、分不開,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官兵一致、同甘共苦。
世易時移,鐵律依然?;貞浧?年前的那一幕,某邊防部隊戰(zhàn)士張偉仍然激動不已:“習主席滿面笑容,和藹可親,為我整理裝具,親切地說‘今天,我和你們一起執(zhí)勤站崗’,我的緊張感一下子就沒了。”
“戰(zhàn)士們睡覺冷不冷?能不能洗上熱水澡?連隊伙食怎么樣?”習主席深入基層部隊調研,問候和交談最多的是士兵,握手最多的也是士兵,關心最多的還是士兵。
“不愛征戎兒,豈可執(zhí)帥印。”習主席反復指出,基層至上、士兵第一。要大力發(fā)揚尊干愛兵、官兵一致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要著力糾治士兵身邊的不正之風,切實把基層風氣搞端正。
統(tǒng)帥作出示范,三軍看齊追隨。前不久,第78集團軍某旅大食堂里,軍長吳亞男和3名工作組成員,全都和戰(zhàn)士一樣排隊打飯,一起吃自助餐。對此,不僅工作組覺得很正常,戰(zhàn)士們也沒有任何不自在。
無論“官兵一致”還是“士兵第一”,有一種情懷一如既往。黨的十八大以來,全軍和武警部隊組織團以上領導和機關干部下連當兵、蹲連住班,為官兵解難題、辦實事;查處發(fā)生在士兵身邊的“微腐敗”;出臺配套政策為退役士兵搭建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平臺……一系列舉措,讓部隊政治生態(tài)、工作面貌和官兵士氣煥然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