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情懷,像一壇陳年老酒
在浙江省海鹽縣澉浦鎮(zhèn)規(guī)劃建設的千年古鎮(zhèn)中,有一處位臨長山河畔的農(nóng)家小院,5月初,縣規(guī)劃辦公室的工作人員來此造訪。這座普通宅院,既無歷史底蘊可開掘,也無名人軼事可探聽,一行人為什么來這兒?
走進小院,真是別有洞天!只見圍墻上噴繪著反映軍民一家親的彩色簡筆畫,一樓大廳里掛置著房屋主人與部隊官兵大大小小幾十張合影,一側(cè)還有一個裝著兵器模型的展示柜。
原來,這里是一名退伍老兵在自家辦的愛國擁軍教育基地。規(guī)劃辦公室工作人員感嘆這可是為傳承千年古鎮(zhèn)文脈添上了新的一筆呀!農(nóng)家院的主人叫朱龍訓,從半個世紀前黑白照片上的帥氣年輕人,到而今兩鬢斑白的古稀老人,朱龍訓身上有講不完的故事,恰似一壇陳年老酒,沁人心脾。
如同嬰兒與母體,一根無形臍帶緊相連
1965年,朱龍訓戀戀不舍脫下軍裝退伍返鄉(xiāng)。
走出軍營的朱龍訓并非一帆風順。因為他當過兵,善于開拓創(chuàng)新,做事不按“套路”出牌,時常不被人理解。4年間,先后干過公社建筑隊的木工、農(nóng)業(yè)機械廠的修理工等6個崗位。
那段日子,父母不解,工友譏諷,朱龍訓只好給連隊干部和戰(zhàn)友們寫信倒苦水。“龍訓啊,軍人的詞典里沒有怯懦二字。”“剛走出軍營步入社會,這種不適是暫時的……”回信中一句句寬慰的話語,一聲聲殷切的勉勵,像行軍跋涉途中的補給,給了朱龍訓勞頓之后滿滿的能量補充。
后來,朱龍訓“一根扁擔、兩筐羊毛衫”闖上海,從擺路邊攤到開辦羊毛衫廠,成為當?shù)赜忻钠髽I(yè)家,幾年時間里,他的人生發(fā)生蝶變。
當他寫信給老部隊報告創(chuàng)業(yè)成功后的喜訊時,沒想到信被退了回來。因為編制調(diào)整,原部隊撤編了。那一刻,朱龍訓就像一個有了出息的孩子卻無法回報含辛茹苦撫養(yǎng)自己成人的母親,一種無法填補的遺憾始終相隨。
“部隊像母體,用一根無形的臍帶輸給我豐富的精神養(yǎng)分,讓我在舉步維艱時挺起脊梁骨。沒有部隊,也許我的人生就倒下了!”回想剛退伍那幾年的跌宕起伏,朱龍訓愈加想念部隊和戰(zhàn)友。
夜深人靜時,朱龍訓問自己,該怎么還上老部隊的恩情呢?
見到穿軍裝的,就像見到娘家人
2002年6月28日,這天是朱龍訓生命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
雖然時光一晃已15年,但那天發(fā)生的一切清晰如初。“老朱!有個穿迷彩服的人剛才敲咱家門,說是部隊來訓練,想到咱家里借幾個房間住一段時間……”那天,朱龍訓正在羊毛衫廠接待客戶,接到妻子打來的電話,他興奮地差點蹦了起來,重要的話說了3遍:“快請他們進門、快請他們進門、快請他們進門!”
不一會兒,朱龍訓就趕到家里,身后還跟著一輛小型運輸車,車廂里裝著3臺空調(diào),他來不及和妻子多說話,就和空調(diào)安裝工人忙乎開了。
浙東沿海的夏天熱得像蒸籠,官兵來了怎么?。恐忑堄栆凰妥呖蛻艟团艿郊译娛袌鲑I來空調(diào)。駐訓官兵安頓完畢,得知空調(diào)的來龍去脈,帶隊領導非要給他經(jīng)濟補償,被朱龍訓一口回拒:“不要談錢!”
為了讓官兵住得踏實,朱龍訓還讓女兒、女婿到單位宿舍睡,自己睡地板,妻子則帶著孫子睡小床,騰出好幾間房和床鋪。見此情景,官兵們死活不答應,朱龍訓便向帶隊指揮員詳細道起自己退伍后的曲折經(jīng)歷,并吐出肺腑之言:“老部隊撤編了,見到穿軍裝的,就算是見到娘家人了,理當竭盡所能搞好保障。”
官兵駐訓的日子,朱龍訓臉上一直掛著樂呵呵的笑容,天天盡職盡責地當著“炊事班長”,上午跑水果市場買西瓜送到訓練場,下午跑菜市場下廚煎炒烹炸,給官兵加菜……
海訓結(jié)束,部隊跟他結(jié)算水電消耗等各類費用時,朱龍訓堅決不收,只提了一點要求,明年來駐訓,還要住他家。
第二年,部隊再次來駐訓時,朱龍訓只留了一間臥室,包括女兒的閨房在內(nèi)的7個房間全部騰出來,清掃干凈并裝上空調(diào),讓官兵當天抵達就可入住。有官兵駐訓相伴的夏季,被朱龍訓稱為“幸福的夏季”。
可2011年的夏天,朱龍訓心里像打翻的五味瓶。因為當?shù)匕l(fā)展海洋經(jīng)濟,部隊更換了海訓區(qū)域,從下一年開始,部隊將不再來鎮(zhèn)里駐訓了。
官兵走后,熱鬧的農(nóng)家小院一下變冷清了。茶余飯后,朱龍訓在院子里來回踱步,回味著官兵集合站隊的鏗鏘呼號、交流聊天的咯咯笑聲……
思緒回歸現(xiàn)實,朱龍訓又問自己,與部隊的情緣該如何延續(xù)?
開門辦基地,讓情緣延續(xù)下去
朱龍訓細細回憶,從2002年第一茬官兵駐訓,已有200多官兵在他家里住過,為了留住這些美好回憶,他把與部隊官兵的合影裝框集中張掛在一樓大廳的墻上。
慢慢地,這面照片墻成了朱龍訓的“精神家園”,每每想念部隊和戰(zhàn)友時,他就靜靜站立墻前,任思緒穿越時空,回到曾經(jīng)摸爬滾打的軍營。
這時,一個小插曲讓朱龍訓再次與部隊續(xù)緣。鎮(zhèn)上有個叫肖敏輝的年輕人,論輩分是朱龍訓的表孫,新兵下連后多次打電話跟家里訴苦,他父親只好硬著頭皮找到朱龍訓,請他出面找部隊領導給孩子調(diào)換個輕松一點的崗位。結(jié)果,不僅沒辦成事,還遭了一通訓:“去當兵又不是去享福的,現(xiàn)在正好給年輕人補上吃苦這一課!”接著,朱龍訓給肖敏輝發(fā)微信,鼓勵他苦練軍事課目,用優(yōu)異成績回報家鄉(xiāng)父老。
但朱龍訓心里一直不好受,這件事情引他深思:一些家長送子參軍的報國意識和新兵的吃苦精神在淡化。
他對視照片墻,部隊哪個指揮員不是矢志軍旅、千錘百煉磨礪出來的?朱龍訓凝思良久,腦海中突然閃現(xiàn)一個念頭,這些指揮員的成長經(jīng)歷,都是教育青年立志報國的鮮活教材,何不發(fā)揮照片墻功能,在家里建個愛國擁軍教育基地,這樣,與部隊的情緣也可以延續(xù)下去了。
想到就干,他把一樓大廳進行了重新裝修布置,并購來展示柜,把部隊送的各種裝備模型和雕塑集中裝放,并請人在院子里的墻壁畫上以擁政愛民為主題的彩色簡筆畫,一個像模像樣的家庭愛國擁軍教育基地就此落成。
參觀人員從最初的一個兩個到現(xiàn)在的成量成批。去年9月,鎮(zhèn)里還組織即將入伍的15名新兵來到他家,進行入伍前教育,朱龍訓勉勵他們當兵要珍惜榮譽,樹立吃苦意識,早日建功軍營。
對每一位參觀受教者,朱龍訓都熱情接待。前不久,縣民政局和教育局工作人員打來電話,準備組織退役士兵和中小學生來接受教育。朱龍訓決定給參觀者好好上一課,當即打電話給女兒,讓她幫助查找資料備課。女兒聽著父親興奮的聲音,有些無奈,只能勸他多注意身體,畢竟歲數(shù)大了,經(jīng)不起折騰。
女兒的話似乎點醒了他,朱龍訓時常問自己,等到了耄耋之年,如果干不動了、走不動了,還能為強我國防做點什么呢?(葛羽哲、羅正然)
原標題:真情懷!退伍老兵在自家辦愛國擁軍教育基地
原鏈接: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7-05/15/c_129604605.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