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愛情遇上高海拔——
“轟轟烈烈相愛過,高原愛情成傳說”
“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風雨……”聽著一曲“療傷歌”,李春的鼻子有些發(fā)酸。他說,曾經刻骨銘心地愛過,往事很難從記憶中抹去。
時針撥回到1996年。當時,尚在軍校讀書的李春在寒假回鄉(xiāng)途中遭遇了一場地震,他被部隊官兵的救災壯舉感動,激情書寫了一篇散文《天地無情人有情》,被《人民日報》刊用。
報紙為媒,情牽一線。一位傾慕軍人、憧憬愛情的高中女生讀完文章,對李春心生愛慕,主動給他寫信“表白”。收悉信箋,李春被少女雋秀的字跡、真誠的話語俘獲,兩人從此開啟一段“愛情馬拉松”。
“我談戀愛,是奔著結婚去的!”時過境遷,李春道出了肺腑之言,眼神堅毅。這是他當年的戀愛目標,更是所有“雪域衛(wèi)士”的愛情準則:一旦扮演愛人的角色,便會不懼困難、忠貞不渝,直至天荒地老。
軍校畢業(yè)后,李春選擇了查果拉哨所,光榮地成為“最高哨長”。女友只能與他書信傳情,仰望高原。這對戀人筆下,記錄了熾熱的山盟海誓,也描繪著對未來的憧憬。
愛之初總是美好的。李春堅定了扎根高原的信念,她也在他的鼓勵下考上了理想大學,兩人雖遠隔萬里,感情卻十分牢固。
激情過后,便是流水般的平淡,唯有共同的理想,才能讓愛情保鮮。李春回憶,他倆初次見面便激烈爭吵,女友年輕的心智經不起現實的考驗,而李春也不是她想象中的“王子”。盡管愛情出現裂痕,但李春卻未輕言放棄:“一個對愛情負責的人才是合格的查果拉人,才能擔當起衛(wèi)國戍邊的神圣使命。”
相戀五年,李春輾轉海拔4800多米的崗巴縣、4300多米的帕里鎮(zhèn)和4400多米的薩嘎縣,他的工作是直線前進的,可愛情走的卻是“曲線”。女友不僅愈發(fā)難以承受距離、孤獨,與李春家人也相處得不太融洽。2000年底休假期間,李春忍痛向她提出了分手,這段純潔的感情就此畫上了句號。
“說實話,我流過淚,可我很快用拳頭抹去了。也想過轉業(yè),但我最后還是決定留下來。因為,我是個堂堂七尺男子漢。”接受了愛情失敗的現實,李春將這段感情永遠冰封在雪山之巔。
追愛跨越冰川雪原——
“心若在夢就在,天地之間有真愛”
“都說雪域太高/女孩的‘紅繡球’飛不過綿延的冰川/因為她們的心柔弱無力/缺少現實錘煉……”落單后的李春,常常寫詩抒情,他曾絕望地認為,查果拉與世隔絕,戍邊人的愛情注定蒼白苦澀,注定與精彩無緣。
然而,查果拉雖然生存環(huán)境惡劣,但查果拉人地位崇高;邊關冷月,兩地相思,但查果拉并不是愛的荒原。“大多數女孩并非拜金主義至上的物質女。”李春說,人格魅力永遠是愛情的首位要素,一個負責任、素質好、有修養(yǎng)的人,更容易獲得愛情。正因為如此,丘比特的“金箭”再次射向了這位堅毅樂觀、經得起風雪洗禮的邊防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