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難忘的“開拓者”
“開拓者”是第一代航母人身上又一個令人難忘的符號印記。在遼寧艦,航母人把自己創(chuàng)辦的“艦報”命名為《開拓者》,把廣播稱為“開拓者之聲”。他們的口號是:“人人都是創(chuàng)新者,人人都是研究員”。是的,從那一個個炯炯有神的目光里,從那一次次攻堅克難的堅持中,我讀到的是自信、是執(zhí)著、是信念、是義無反顧的開拓進取精神。
為了盡快克服技術(shù)難題、提高駕馭水平,部隊從組建開始,官兵就在科研院所、實習部隊、生產(chǎn)廠家之間馬不停蹄地奔波著忙碌著。
航空部門三級軍士長翟國成,通過發(fā)明“翟國成扳手”,解決了廠家配發(fā)的扳手使用時容易脫落的問題;機電部門劉輝,通過對冷水閥門的改造,使裝備設(shè)計更趨完美;安全部門消防中隊長劉勇強帶領(lǐng)他的部門,用不到2個月的時間掌握了消防隊員需要2年時間才能掌握的技能;航母艦載機試飛員們通過8600多架次的起落訓練,終于以完美的“驚天一落”刷新了又一項歷史紀錄。而這個過程僅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打破了當時許多國外軍事專家“完成這一過程中國至少需要 2 年”的預測,創(chuàng)造了舉世矚目的“航母速度”。
這一串串數(shù)字、一項項紀錄,是航母人用智慧與勇氣開拓出邁向深藍的一道道嶄新而堅實的航跡。
漫步在寬闊的遼寧艦甲板上,看海浪拍打著礁石,海浪一次次被礁石擊碎又一次次撲向礁石,我突然明白:開拓者之所以不畏困難,不懼風浪,敢為人先,就是因為他們身上有一種海浪般頑強拼搏的韌勁與頑強。“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始終以昂揚雄健之氣概、敢于開拓之勇力、青春勃發(fā)之精神創(chuàng)造著民族的榮耀。而今天,在遼寧艦上,第一代航母艦員再一次以“開拓者”的姿勢將這種精神高高揚起。
3、 刀尖上的舞者
文化有時候會把最堅實的印記留在某一個物理空間,成為某種精神的見證。比如遼寧艦飛行甲板。
航母飛行甲板被稱為“世界上最危險的4.5英畝”的地方,而艦載機飛行員和起飛助理則被稱為“刀尖上的舞者”。
航母艦載機飛行員的風險系數(shù)是航天員的5倍、普通飛行員的20倍。戴明盟作為第一位艦載機飛行員,沒有任何艦載機著艦經(jīng)驗可以借鑒,一切都是從零開始,一切需要在實踐中摸索。其危險可想而知,每一次試飛都相當于直接和死神“掰手腕”。
作為甲板上的起飛助理員,在瀟灑的動作背后,也隱藏著許多令人心悸的危險:艦載機起飛時一旦偏移起飛跑道,巨大的尾噴,會將旁邊的起飛助理吹到海里;高達上千度的尾噴一旦發(fā)生意外流掃到人體,鮮活的生命瞬間將被灼傷而死……
誰敢來做這個舞者?誰又會成為這個舞者呢?經(jīng)過層層挑選,反復比較,在眾多的報名人員中,最后圈定了6名人選。
當陳小勇單獨坐在領(lǐng)導面前的時候,領(lǐng)導一上來就開門見山:“你可知道這個行業(yè)的危險嗎?”
陳小勇站了起來,他說:“我當然知道!國外的航母甲板上,無一例外地出現(xiàn)過意外,自1986年以來,僅某國就有28名起飛助理員犧牲在戰(zhàn)位上……我很清楚,選擇這個崗位,無疑是用生命去探險、用軀體去鋪路!但,這一職業(yè)風險絕非外國軍人才敢冒。”
當我聽到這個故事,忍不住眼睛濕潤了。是的,陳小勇的選擇并不是一時沖動,而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是在做好充分犧牲準備后的錚錚誓言。
現(xiàn)在,又有一批批本領(lǐng)過硬的航母艦載機飛行員從4.5英畝的航母甲板上瀟灑起飛;又有一位位起飛助理員在航母甲板上擺出瀟灑的“航母Style”。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我想起刻在遼寧艦會議室墻上的艦魂:永遠忠誠,永爭第一。
什么是航母艦員的絕對忠誠?在這世界上最危險的4.5英畝航母甲板上,“刀尖上的舞者”給出了最好的注釋。忠誠是關(guān)鍵時刻舍我其誰的膽氣,是面對高危事業(y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無畏,是這刀尖上永遠不離不棄地守望與升騰。
這魂不僅刻在墻上,更刻在了每一位航母官兵的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