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建中國式兩棲戰(zhàn)備群和遠征打擊群
作為學習和效仿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的一部分,解放軍海軍陸戰(zhàn)隊也在逐漸增強其機動性和火力。無論是ZBD-05還是ZBD-2000兩棲步兵戰(zhàn)車已經開始批量生產,其表面目的是取代所有解放軍海軍陸戰(zhàn)隊諸如63/63A型水陸兩棲輕型坦克等老式裝甲車。但最顯著一直是解放軍海軍的戰(zhàn)略海運能力逐步加強,能夠支持解放軍海軍陸戰(zhàn)隊走出東亞開展遠征行動。
解放軍海軍已經有一系列的兩棲登陸船。但是,北京熱衷于建造更大、更強有力的登陸船,就像美國海軍使用的一樣,例如,最新的美國級兩棲攻擊艦(LHA)。2015年4月,總部位于北京的雜志《中國海事透露》通過其官方微博透露一款海軍未來兩棲登陸艦(LHA)的模型。這艘登陸艦在其飛行甲板上有著6到10架中型直升機的著陸點,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這種登陸艦中常見的內部甲板(除了旗艦美國號航空母艦這種奇葩之外),它似乎只有一個尾部升降電梯,這樣就存在戰(zhàn)斗中無法使用使得飛行操作癱瘓的風險。075型登陸艦備受中內外人士吹捧,據《漢和防務評論》報稱它具有指定M1,艦艇長度不小于200米,排水量達40000-50000噸。和美國級非常相似,這艘中國登陸艦(LHA)將能夠起飛垂直起降(VTol)戰(zhàn)斗機、直升機、氣墊登陸艇和兩棲突擊車。
2015年7月,解放軍海軍東海島號半潛船(中國官方媒體稱之為半潛母艦)進入南海艦隊序列,這艘登陸艦和美國海軍蒙特福特角”號機動登陸平臺艦(MLP)非常相似。艦長175.5米,寬32.4米,排水量20000噸,由位于廣州的文沖造船廠制造,并且和機動登陸平臺艦(MLP)有著很多相似之處。到目前為止,只有一艘該登陸艦被發(fā)現,并且在最近的解放軍演習中亮相。最有可能作為解放軍海軍陸戰(zhàn)隊的海上基地試驗臺,并且有可能繼續(xù)生產后續(xù)該型登陸艦。
這些發(fā)展對解放軍海軍陸戰(zhàn)隊和解放軍海軍一起走向成熟的追求具有重要意義,就像美國海軍和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的兩棲戰(zhàn)備群和遠征打擊群一樣。這和建造一個以航母為核心的航母戰(zhàn)斗群及其非常復雜的技術相比,其技術上的和經濟上的雄心就小得多。此外,北京可能會利用其現有的經驗積累,建設和發(fā)展其兩棲登陸艦以及相關的直升機、氣墊登陸艇和兩棲裝甲力量。
積極走出域外進行反恐演習
只要國內的政治意愿和資金情況依然允許,解放軍的遠征能力逐步提高就不可避免。所有這一切需要的是向國外投送力量的理由。在這方面,反恐(CT)是一種很有前途的途徑。這可以說是一個爭議較少的行動,而不是涉及“直接”投送軍事力量能力的訓練,帶有培植同外國軍事關系的目的。就像和印度這種“亦敵亦友”的關系,反恐(CT)成為聯合行動的主題。而像巴基斯坦這種親密的朋友,中國已經承諾更緊密的反恐(CT)聯系。最近,北京向阿拉伯國家提供幫助,援助其反恐(CT)能力建設。
這是支撐去年年底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法》的理論基礎,該法律于1月1日生效。一位中國安全官員表示:“恐怖襲擊造成了人們生活和財產的嚴重損失,嚴重威脅到我們的安全、穩(wěn)定、經濟發(fā)展和民族團結”。盡管如此,為了消除外部對“中國軍事干預”的擔憂,北京試圖確保新的立法將確保中國海外反恐部署符合聯合國憲章,同時尊重有關國家的主權。
這可能聽起來令人安心,但并非所有人會真正放心,特別是那些質疑北京真正的戰(zhàn)略意圖的人。自2008以來,當中國首次部署了海軍特遣部隊參加在亞丁灣的跨國打擊海盜行動,可以觀察到北京為了增強其“域外”的軍事存在而開展的一系列措施,其目標包括非洲和中東印度洋地區(qū)?,F有的訪問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口以及最近的在吉布提“協商建立后勤設施”可能會使得解放軍(PLA)能夠投送力量并持續(xù)存在。然而,被大多數人忽視的是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陸戰(zhàn)隊足跡踏入了東亞以外的地區(qū),包括俄羅斯。2014年11月,中國與坦桑尼亞舉行首次聯合海軍陸戰(zhàn)隊訓練演習,代號為transcend-2014,其最后的“綜合練習”階段的主題就是反恐(CT)。
在不太遙遠的未來,解放軍可能會有多個兩棲特遣部隊的組織和結構,就像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zhàn)隊的兩棲戰(zhàn)備群和遠征打擊群,使他們能夠采取海軍陸戰(zhàn)隊第三十一遠征部隊(MEU)相同的方式,使其部署遍布東亞地區(qū)。此外,解放軍的兩棲戰(zhàn)備群和遠征打擊群可以定期在印度洋執(zhí)行任務,由此甚至遠赴地中海地區(qū),也不是不可想象的。
潛在影響
在過去六十年里,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陸戰(zhàn)隊力量的發(fā)展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過去這段時間,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zhàn)隊部隊在印度-亞太地區(qū),特別是東亞海域是唯一的最精銳的力量??紤]到這樣一個中國兩棲力量在東南亞(北京昔日的南洋地區(qū))維持一個恒定的存在,其背后隱含著如此巨大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意義。如果一個人可以注意到海軍陸戰(zhàn)隊第三十一遠征隊(MEU)每年只在其巡邏區(qū)域內巡航幾次,沒有理由為什么占有地理優(yōu)勢的解放軍不能有同等的力量(或兩個)維持一個更普通的存在。
人們應該期盼解放軍通過自身的兩棲戰(zhàn)備群和遠征打擊群執(zhí)行各種遠征行動,例如在該地區(qū)或者更遠的地方進行非戰(zhàn)斗人員撤離(解放軍于2015年3月至4月在也門提出)、人道主義援助以及災難救援等。一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陸戰(zhàn)隊和解放軍海軍的遠征兩棲力量將使中國在未來更有效地開展“災難外交”。
上世紀90年代后期在印度尼西亞以及馬來西亞的一次種族騷亂之后都發(fā)生了當地華人遭受毆打的事件,現在必須考慮到,如果下一次再發(fā)生當地華人民眾在東南亞遭受毆打的事件,解放軍可能就不只是從遠處觀望了。一支中國兩棲戰(zhàn)備群(ARG)/遠征打擊群(ESG)的存在,在海外就屬于短期“炮艦外交”,這是一個可怕的前景。我們沒有遺忘解放軍海軍其他方面的建設,如其吹噓的航母計劃,但中國兩棲部隊建設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