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人要么戰(zhàn)死沙場,要么回到故鄉(xiāng)。沒上場就退卻,不是軍人的本色,也不是自己的性格。”在內心苦苦掙扎了幾天,鄧小宋決定把夢想壓進槍膛,用子彈證明自己。
集訓三個月,鄧小宋一個肩膀扛三副重擔:教練員、管理隊長、參賽選手。但再忙,每天的訓練體會筆記他總是要記的。厚厚的一千多頁,各種彈道插圖、數(shù)據(jù)、心得,密密麻麻,勾勾畫畫,如同天書,幾乎無人看懂。鄧小宋說,那是他的彈道數(shù)據(jù)庫。
作為集訓隊年齡最大、資歷最淺的領隊,鄧小宋竟然帶領全組奪得集團軍第一名,被集團軍評為“特等射手”。這個成績,讓老資格的隊員們一頭霧水:鄧小宋憑什么勝?
而鄧小宋臉上的笑容,也像一陣風,很快就不見了。
軍區(qū)組織狙擊手比武,先以師、旅為單位組建集訓隊,層層淘汰。最后,全戰(zhàn)區(qū)65名狙擊高手再角逐前三名。顯然,這是一場激烈的生死決殺。
三天時間,九輪淘汰,一天兩次比拼,每一槍都是最后一槍,一發(fā)子彈打不好,就直接淘汰出局。
細雨霏霏,霧氣凝重得能擰出水??粗粋€個戰(zhàn)友黯然離場,一種不好的感覺像團團濃霧,幾乎讓他喘不過氣。果不其然,最后一輪以一分之差慘遭淘汰。
“戰(zhàn)場上,每一槍都必須直抵靶心,因為你沒有打第二槍的機會。”鄧小宋覺得,人,只要自己的意志不輸,夢想就會絢麗綻放。
他找到集訓隊長總教頭:“讓我再跟著練練吧,哪怕糊糊靶紙、發(fā)發(fā)彈藥、記記成績都行。”臉膛黝黑的總教頭皺了皺眉頭:“不氣餒,有追求,好,破個例!”
教練的話像爐膛里迸出的火星,一粒一粒飛濺在鄧小宋的心上。
鄧小宋不敢懈怠,那火星在他胸膛里燃起了烈焰。他白天跑腿打雜,晚上,將自己打過的3209張靶紙攤在燈光球場上,像大姑娘繡花似的跪在靶紙上琢磨著,他要從那些布滿彈眼的靶紙上,找到屬于自己的精準彈道。
“無言的靶紙會說話!”現(xiàn)在,這句話成了鄧小宋訓練場上的口頭禪。他說:“都說神槍手是子彈喂出來的,那是扯淡,不動腦子,沒有智慧,打再多的子彈也成不了氣候!”
別人打過實彈,靶紙拿過一看就不管了。鄧小宋不一樣,他把自己的靶紙一張一張收著,每個彈孔在他的筆記本上都對應著各種參數(shù)、思考、分析。比如距離、陽光、天氣、風向、溫度、濕度、槍管熱度、心理狀態(tài)、心跳節(jié)奏,等等。
鄧小宋從那些“會說話的靶紙”上找到了什么秘密?沒人知道。隊員們看到他成為候補隊員后,成績越打越好,不光出人意料地進入了種子選手行列,還以4個科目3項第一的成績,斬獲戰(zhàn)區(qū)比武桂冠。隊員們夸教練眼毒。黑臉教練眼睛瞇成一條縫:“鄧小宋心中有彈道!”
生活中的鄧小宋性格開朗,愛說愛笑。但參加完全軍特種部隊海上課目比武回到連隊,戰(zhàn)友忽然發(fā)現(xiàn)鄧小宋不對勁,神情木木的,成了一個沉默寡言的悶葫蘆。一次,鄧小宋去食堂就餐,看見醋熘大白菜不錯,想讓打菜的戰(zhàn)士多打一點,但他嗯嗯啊啊半天,腦子里像斷了電,硬是想不起這個菜叫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