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徒報》網站11月19日刊登題為《是的,印度空軍需要新學說》的文章,作者是退役空軍少將曼莫漢·巴哈杜爾。全文摘編如下:
為了指導印度空中力量未來的發(fā)展和應用,是時候檢討并公開制定于2012年的印度空軍學說了。學說驅動技術,鑒于不斷取得的進步,印度空軍的學說必須闡明以下幾點,以應對本世紀中葉的挑戰(zhàn)。
技術已取得飛速進步。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正在得到改進,以模仿人類的認知能力和直覺。
必須重新評估印度空軍的作用和使命,因為在未來的沖突中,太空即使不是中心領域,也將是一個重要領域。盡管存在《外層空間條約》,但必須接受太空武器化。幾個世紀以來的沖突已經表明,優(yōu)勢在占據“高地”的軍隊一邊。因此,有必要強調無人平臺和太空資產,包括讓衛(wèi)星隨時待命的能力。毋庸置疑,這將是一項跨部門努力,但必須通過一項公開學說將其制度化。
失去空中優(yōu)勢已經并將意味著一個國家的厄運。盡管需要投入大量財力,但印度空軍的學說必須闡明這方面的必要性。
在致力于聯合的努力中,如何將各種空中力量——包括機載情報、監(jiān)視和偵察能力以及精確打擊能力——相結合,將是一個必須做的決定。印度空軍未來的“飛行計劃”需要一個學說基礎,不應將其與目前要求實現戰(zhàn)區(qū)化的呼聲混為一談。

11月8日,印度空軍參謀長維韋克·拉姆·喬杜里在印度空軍與法國空軍舉行的聯合演習上講話。(法新社)
鑒于印度面臨的雙線威脅,我們會被迫與他國結盟嗎?雖然這將是一項政治性呼聲,但肯定可以解決“與友好國家的聯合行動”的問題,包括在“四方安全對話”這樣的伙伴關系中的承諾。
世界已逐步過渡到多領域行動,即網絡、太空、電磁波譜和影響力行動等行動同步啟動或分階段啟動,以采取“整體政府”的辦法來實現國家目標。印度空軍將只是多領域力量同步中的一個齒輪,盡管是一個重要的齒輪。
要加快新思想的形成,人員必須感到安全——他們必須占據心理高地,才能大聲說出自己的想法。印度空軍的學說必須強調,“國防”是一項國家事業(yè),不應被執(zhí)掌大權的政治制度的棱鏡加以過濾。這一點至關重要。
空軍不僅事關戰(zhàn)斗機。空中加油機、空中預警與控制系統(tǒng)、運輸機與直升機機群、雷達和通信系統(tǒng)等作戰(zhàn)輔助系統(tǒng)在行動中至關重要。它們在未來若干年的過時將使其陷于與目前這些庫存戰(zhàn)斗機(30個中隊)相同的境地。在印度試圖鞏固其地區(qū)大國地位之際,這些作戰(zhàn)支援資產對人道主義援助和救災也至關重要,這是軍事外交和外交政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忽視它們對印度不利,主要是因為它們在維持動能方面也至關重要。
印度空軍的新學說必須顧及這些因素,以指導政策制定者。印度空軍正處于十字路口??紤]到具有挑戰(zhàn)性的安全環(huán)境以及資金缺乏問題,印度空軍需要修訂其學說,助其駛向前方。
(來源:參考消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