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為營
“一系列動作背后,掩藏不住印度追求大國地位的功與名。”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傅小強說。
在南亞,印度霸氣外露。“印度一向把南亞看作自己的‘后院’,是容不得外部大國的自身勢力范圍。”中國(昆明)南亞東南亞研究院印度研究所名譽所長孫士海接受本報采訪時說,“莫迪政府上臺以來,提出了‘周邊第一’的外交政策,尋求進一步將南亞鄰國與印度‘捆綁’。印度將域外大國與南亞國家的合作關系看作是與自身的戰(zhàn)略競爭。”
在與東南亞國家的關系上,印度加緊拉攏合作。傅小強指出,印度的大國邏輯是南亞大國、亞太大國和世界大國,奉行控制、影響和展現(xiàn)的策略,十分看重東南亞的地緣地位,不甘心對該地區(qū)的影響久居人后。事實上,印度正以東盟為尋求亞太大國地位的突破口。
“20世紀90年代初,印度提出‘東看’政策。莫迪政府上臺后,認為這還遠遠不夠,將‘東看’改為‘東進’,希望印度與東南亞國家的關系更緊密。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沖中國的影響。”孫士海說。 2014年11月13日總理莫迪參加第9次東亞峰會致辭時,正式提出要將印度的“東看”政策轉變?yōu)?ldquo;東進”政策。
此外,印度與美日的關系也越來越緊密。6月,印度總理莫迪還赴美國見了特朗普,雙方發(fā)表《聯(lián)合聲明》。尤其是與特朗普總統(tǒng)重新確認了美印戰(zhàn)略伙伴關系。傅小強指出,隨著全球化推進和國際貿易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大國在印度洋有正常的利益訴求,印度無力維持其假定的主導地位,轉而奉行遠交近攻和聯(lián)美防華的戰(zhàn)略。
“在南亞,印度試圖對周邊國家加以控制。向東進,印度加強與東南亞各國的交往。同時,印度在戰(zhàn)略上偏向美國,和美國越走越近。印度步步為營,希望平衡中國的影響。”孫士海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