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國武官及其隨從懷揣“天大的秘密”來到紅場窺探蘇聯(lián)紅軍

蘇軍新式高炮通過檢閱臺

1941年五一勞動節(jié)紅場閱兵觀禮證

蘇軍機槍手方隊

拖曳重炮的拖拉機方隊通過紅場

斯大林機械化摩托化軍事學院學員方隊
1941年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為了展示國內團結和強大紅軍,遏制迫在眉睫的法西斯戰(zhàn)爭威脅,蘇聯(lián)特意舉行莫斯科紅場閱兵,這也是偉大衛(wèi)國戰(zhàn)爭前最后一次和平閱兵。閱兵取得一定效果,可前來觀禮的納粹德軍將領卻從中窺見蘇聯(lián)的“缺陷與不足”,回國后加緊修訂“巴巴羅薩”作戰(zhàn)計劃,51天后閃擊蘇聯(lián),一度令蘇軍蒙受巨大損失。
         向“潛在敵”示威
       五一節(jié)當天,斯大林為首的蘇聯(lián)領導人云集列寧墓,檢閱來自莫斯科高等軍事院校和莫斯科衛(wèi)戍區(qū)的受閱部隊。莫斯科第一炮兵學校學員瓦列里·克雷莫夫曾是受閱的一員,他后來回憶:“誰都知道,那時候二戰(zhàn)烽火已在蘇聯(lián)周邊蔓延,我們感覺全世界都在打仗,蘇聯(lián)難以幸免。雖然國家還沒總動員,但有些地方已開始征招預備役了。”勞動節(jié)閱兵本身就充滿“政治意味”,所有參閱人員都是選拔出來的精英,“蘇聯(lián)傳奇元帥布瓊尼親自向我和幾位同學授予‘工農紅軍優(yōu)秀者’紀念章,而且閱兵當天,學員方隊邁著正步,從沃羅夫斯基大街上的德國大使館旁邊走過,很顯然,這是向‘潛在敵’施加心理影響,警告別惹我們”??死啄蛴浀?,莫斯科那天陽光明媚,上午8時前,受閱方隊就在列寧墓前列隊完畢,可離正式閱兵尚有很長時間,“為防體力不支,每個人口袋里都塞了裝著氨水的小瓶,以便及時互助”。終于到了10時整,閱兵首長、新任國防人民委員鐵木辛哥元帥騎著白馬從克里姆林宮斯巴斯基門出來,閱兵總指揮伊萬·秋列涅夫大將向其致報告辭,兩人隨即騎馬開始檢閱部隊。完畢后,鐵木辛哥來到列寧墓檢閱臺,向斯大林匯報,接著斯大林授權他向部隊發(fā)表講話。
       當徒步方隊、自行車和摩托車方隊、騎兵方隊和裝甲汽車方隊通過后,坦克、重炮、高炮等高技術裝備方隊隆隆駛來,殲擊機群在藍天上呼嘯而過。當時,參閱部隊動用了先進的嘎斯-AA、吉斯-5卡車,BT-7、T-28和T-35坦克,米格-3殲擊機等。總體上,所有儀式與莫斯科之前的其他閱兵式并無二致,但氣氛顯得有點特別嚴肅,“所有隊列都異常整齊,包括騎兵戰(zhàn)士沒有一個人掉馬刺,我通過紅場時心情太激動了,以至于根本看不見有誰站在檢閱臺上,因為所有注意力都放在橫隊看齊上”。
       被法西斯驅逐的德國共產黨黨員沃爾夫岡·列昂加德則參加了閱兵之后的群眾游行,“整個狂歡持續(xù)約兩個小時,我們所在的國際無產者方隊從紅場走過時,‘蘇聯(lián)和平政策萬歲!’從所有擴音器里傳出。‘和平!和平!’莫斯科這一天異常頻繁而堅定地重復著整個詞匯”。事實上,鐵木辛哥在閱兵致辭中也集中強調“保衛(wèi)和平”的思想,但他也暗示,所有蘇聯(lián)勞動者、紅海軍應該保持高度警惕,不向任何侵略者低頭。
       對于那場閱兵的印象,蘇聯(lián)著名作家烏斯賓斯基在講述其紀實文學《領袖秘密顧問》創(chuàng)作時提及,“這部作品關于1941年勞動節(jié)閱兵的描述都是真實的,而且除了我,和我一起參加那次閱兵的朋友全在戰(zhàn)爭里犧牲了”。
        意外泄露“天機”
       無疑,斯大林在風暴前夜安排大閱兵,當然是想向國內外展示紅軍實力,尤其希望虎視眈眈的德國人“好好掂量”一下閃擊蘇聯(lián)的風險,借此將注定到來的戰(zhàn)爭推遲哪怕一年。但希特勒早已批準侵蘇的“巴巴羅薩計劃”,時間就定在1941年6月22日,那是個星期天,正好給斯大林來個“措手不及”。而蘇聯(lián)組織閱兵,德國人反倒覺得是個了解敵情、完善侵略計劃的好機會。
       閱兵時,蘇聯(lián)把幾十個國家的駐蘇外交官和武官請上列寧墓,其中有一名英國武官、一名日本武官和兩名維希法國武官,德國武官是恩斯特·克斯特林少將和助手漢斯·克雷布斯上校,當然德國駐蘇大使舒?zhèn)惐ひ瞾淼浆F(xiàn)場。此外,德國還有一個重要人物也抵達莫斯科,那就是武裝黨衛(wèi)隊旗隊長兼軍事安全部長瓦爾特·施倫堡,不過他是以德國化學工業(yè)聯(lián)合康采恩商業(yè)代表身份來的,經舒?zhèn)惐な柰?,他也拿到現(xiàn)場觀禮的通行證。這些德國高官的注意力全放到蘇聯(lián)受閱武器以及受閱官兵“心理狀態(tài)”上,從而對蘇軍真實實力進行評估。
       閱兵結束后第二天,施倫堡和克雷布斯就飛回柏林,向希特勒提交觀摩閱兵報告,希特勒看見了自己喜歡的結論——“俄國軍隊外強中干”,尤其克雷布斯還添油加醋說,照蘇軍現(xiàn)有水平,德軍能輕松將其粉碎,在10月份打到莫斯科。德軍總參謀長哈爾德在日記里寫道,受到1937-1940年蘇聯(lián)國內“大肅反”運動影響,蘇聯(lián)紅軍軍官素質參差不齊,現(xiàn)有武器裝備新老混雜,缺乏維修,還趕不上前幾年的水平,得花費20年時間才能重回過去的軍事水平。
       蘇聯(lián)紅軍總參情報總局(格魯烏)打入德國駐蘇使館的情報員格哈德·凱格爾回憶:“對克雷布斯來說,觀摩1941年勞動節(jié)閱兵是一項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任務,因為蘇聯(lián)考慮到形勢如此緊張,會在閱兵中展示最新武器裝備。”因此,希特勒并非“為了湊數(shù)”才安排他去觀禮的,要知道,什么級別的軍官去觀摩閱兵,具有非常大的戰(zhàn)略和政治意義。閱兵式結束后凱格爾向克雷布斯問起閱兵的印象,后者有點失態(tài)地說:“你們這些人太相信蘇聯(lián)的宣傳了!克里姆林宮以為德國人全是傻瓜,想讓我們相信,參加閱兵的野戰(zhàn)部隊真的已經裝備今天所展示的那些武器。比方說,蘇軍在閱兵中拉出三門很先進的重炮,可那是在捷克斯科達工廠造的,捷克已被我們占領,自然我們也知道,全蘇聯(lián)就只有這三門炮。換言之,我們在閱兵式上看到的先進武器是全蘇聯(lián)湊出來的,就是想給外國人留下印象。”實際上,納粹分子也不相信紅軍擁有如此先進的武器裝備,一直堅信德國III號、IV號坦克天下無雙,在西歐前線打得順風順水的德國人相信打垮蘇聯(lián)也不在話下。
        最后的結局
       觀摩勞動節(jié)閱兵的德國武官在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zhàn)爭爆發(fā)后命運各異,而在某種程度上,戰(zhàn)爭也是他們加速催生出來的。1941年秋,滯留莫斯科的德國武官克斯特林與使館其他人員被蘇聯(lián)政府軟禁到科斯特羅馬,不久后被送到土耳其,和滯留德國的蘇聯(lián)外交人員實現(xiàn)交換。1942年9月,為了組織蘇聯(lián)偽軍,克斯特林當上德國A集團軍群高加索特派員,負責組建“東方民族軍團”。1944年,他又成為德國國防軍編成內所有“志愿軍”的司令,包括指揮臭名昭著的蘇聯(lián)叛國武裝“俄羅斯解放軍”。
       1944年7月,一群希望把德國拉出戰(zhàn)爭泥潭的軍官制造了針對希特勒的刺殺行動,結果以失敗告終,希特勒旋即展開血腥報復,許多人被送上絞架,包括前德國大使舒?zhèn)惐?,可克斯特林卻幸存下來。1994年,舒?zhèn)惐さ乃饺嗣貢鴿h斯·馮·赫爾瓦爾向記者證實:“克斯特林暗中參加了刺殺行動,用于刺殺的炸彈皮包就藏在克斯特林的床下,盡管如此,他仍然安然入睡。在編制參與造反的軍官名單時,他提供了寶貴的幫助,只是他隱藏得很深,以至于他的作用被人遺忘了。”二戰(zhàn)結束時,克斯特林向美軍投降并被押到美國,他把自己掌握的蘇德戰(zhàn)前關系、蘇聯(lián)情報工作特點等情況和盤托出,以換取美國政府的寬大。1946年,克斯特林成為首批被釋放的德國軍官之一。1953年,他在睡夢中去世。
       至于那位克雷布斯,檔案顯示,他并不傻,非常清楚蘇聯(lián)軍事和工業(yè)潛力,只是為了保住自己的烏紗帽并且能夠“侍奉”希特勒,他才不敢也不想說實話而已。就在“巴巴羅薩”行動發(fā)動前一天,老朋友希爾格爾對克雷布斯說,攻擊蘇聯(lián)會對德國造成災難性后果,他嘆了一口氣:“這些我都知道,但遺憾的是,我無法說服希特勒。我們這些總參謀部軍官曾勸他不要進攻法國,強調馬奇諾防線無法攻克,但他冒險成功了,此后他再也不聽我們說話了,如果想保住自己的腦袋,就守口如瓶吧。”這也是“第三帝國”軍界最普遍的做法,即便希特勒身困地堡的最后日子里,德國軍官照樣對他隱瞞或歪曲事實。靠著這套明哲保身的做法,1945年4月,克雷布斯當上“第三帝國”最后一任總參謀長,但好景不長,1945年5月1日,也就是觀摩莫斯科勞動節(jié)閱兵整整四年后,走投無路的克雷布斯在柏林地堡里自盡。(常立軍 朱延瑞)
(來源:新民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