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位于腳山鋪村村口的易蕩平烈士第一墓葬處。 楊陳 攝
在王世計家村口竹林里的一塊空地上,有一塊紅旗牌——易蕩平烈士第一墓葬處。易蕩平是紅一軍團二師五團政委,原名湯世積,投身革命后改名為易蕩平,取“蕩平天下不平”之意。
“易蕩平在中等學校畢業(yè)后,為了消滅反動派,毅然投身革命,是書生報國的典范。“蔣廷松介紹,腳山鋪阻擊戰(zhàn)中,易蕩平在尖峰嶺多處負傷,為了掩護部隊撤退,誓不當俘虜,他奪過警衛(wèi)員的搶向敵人射擊,并將最后一顆子彈射進了自己的胸膛。易蕩平犧牲后,王世計的父親王寅修和幾位村民一起將其安葬在此。這一年,易蕩平年僅26歲,他也是腳山鋪阻擊戰(zhàn)紅一軍團犧牲的最高級別的指揮官。
翻開全州縣黨史辦摘錄腳山鋪阻擊戰(zhàn)犧牲的部分紅軍將士名錄,像易蕩平這樣英年早逝的將士還有很多。1367名烈士中,年紀最小的僅15歲,他們大多祖籍江西,為了革命事業(yè)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這些人中,有不少人像易蕩平一樣家境情況還不錯,接受過新式教育,原本可以較為安穩(wěn)地生活,但他們都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投身革命,甚至以身報國,為的就是讓老百姓過生幸福的新生活,這是他們的那代年輕人的初心。”蔣廷松說,現在我們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就是為了銘記英烈,讓長征精神代代相傳。
夏季的米花山蟬鳴幽幽,竹林遍野。腳山鋪阻擊戰(zhàn)雖然已過85年,但竹林間當年紅軍將士修筑的戰(zhàn)壕,依舊默默地訴說著當年戰(zhàn)況的慘烈。與米花山遙相呼應的尖峰嶺下,一座嶄新的紅軍長征湘江戰(zhàn)役紀念園正在加緊建設,預計今年10月將對外開放。屆時,腳山鋪戰(zhàn)役和犧牲的近6000名英烈事跡將為更多的后世所知,讓英名被永記。(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