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蔣介石與戴笠(右)(資料圖)
在新近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飛將軍蔣鼎文》一書中,作者陳侃章查閱梳理海內(nèi)外大量檔案文獻數(shù)據(jù),經(jīng)多年積累,悉心寫成第一本蔣鼎文傳記,盡力接近復雜的歷史真相。
書中披露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jié),從一個側面給我們對歷史事件的觀察提供更多元的視角。本報全民閱讀周刊本期所摘錄的部分,系首次披露。
西安事變的演變在不知不覺中扯上了戴笠,且還是處在向和平轉折的關鍵節(jié)點上。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戴笠沒有起到實質性的作用,然危難之中的西安一行,畢竟烙上了歷史的印痕,而戴笠本人也由此做足了文章。
對于這段插曲,不少人乃至許多為文作史者有意無意地不加辨識,竟紛紛落入戴笠精心設計的一個貌似悲情的陷阱中。殊不知,戴笠這一化險為夷的“妙著”,是在特定的背景下,亦是在無可奈何之中作出的自我保護之舉。
戴笠,1897年5月生,浙江江山保安村人,黃埔軍校第六期畢業(yè)生,為黃埔系的中生代人物。
“特務天王”的空前慘敗
張學良的東北軍和楊虎城的十七路軍自然是戴笠重點監(jiān)視的對象,為掌握張、楊的動態(tài),戴笠對張、楊周圍的親信人物主動交往,以錢、色、情、職為手段,布下了不少棋子。然張、楊見怪不怪,對戴使用的這套特務手段應對有方,陣腳不亂。
張、楊都是有心機的政治人物,為麻痹戴笠、CC系(國民黨內(nèi)部以陳果夫、陳立夫兄弟為代表的派系——編者注)所派特務們的監(jiān)視活動,雙方之間的往來采取“暗通明不通,上合下不合”的方法,有時還故意暴露一些雙方矛盾對立的事件。這些舉措,把老奸巨猾的戴笠和張、楊身邊的晏道剛都蒙騙了,他們滿以為張、楊“強龍”和“地頭蛇”斗爭好戲會隨著劇情的深入連續(xù)上演,卻不知張、楊賣個破綻,虛晃一槍,把戴笠們的注意力轉移了。事實也得到印證,由于戴笠這一情報系統(tǒng)的重大受騙,導致西安扣押蔣介石事件的順利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