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異鳥”號掃雷艇撞擊日本潛艇。
(原標題:“蛇吞象”之戰(zhàn))
1943年初,盟軍調(diào)整瓜達爾卡納爾島周圍的兵力部署,新西蘭海軍的一支掃雷艇分隊抵達瓜島外圍參與巡邏。這些小鳥級掃雷艇噸位小巧,向瓜島偷運物資的日軍驅(qū)逐艦根本不把它們看在眼里,甚至連日軍潛艇也覺得它們軟弱可欺。然而,1943年1月末的一天,勇敢的“小鳥”們卻以小搏大,給了日本人一個沉痛的教訓(xùn)。
“海蛇”到達
1942年12月中旬,新西蘭皇家海軍第25掃雷艇分艦隊抵達所羅門群島。彼時,瓜島已經(jīng)成為一座“饑餓之島”,負責(zé)向島上運送補給的日本海軍“東京特快”驅(qū)逐艦隊在盟軍強有力的海上打擊下幾近解體,不得不打起用潛艇偷運物資上島的主意來。為此,日本海軍特別改裝了4艘伊級大型潛艇,去除艇上魚雷及140毫米后甲板炮,騰出空間搭載了一條14米長的登陸艇用于向岸上搶運物資。在新西蘭掃雷艇分艦隊到達之前,日本潛艇運輸隊已經(jīng)被擊沉兩艘,只剩下I-1和I-2兩艇還在苦苦支撐。新西蘭掃雷艇的任務(wù),就是在圖拉吉島與瓜達爾卡納爾島附近海域巡邏,監(jiān)視日本運輸潛艇的行蹤。
第25掃雷艇分艦隊由4艘小鳥級掃雷艇(“酋長”號、“奇異鳥”號、“恐鳥”號以及“蜜雀”號)組成,該級艇標準排水量僅600噸,雖然號稱“袖珍護衛(wèi)艦”,但在火力和噸位上仍顯不足,因此它們扮演的只是“哨兵”角色———能發(fā)現(xiàn)并通報日軍動向即可,不求能擊沉。顯然,新西蘭水兵們對這個角色并不滿意。雖然他們的“小鳥”攻擊力不足,但勝在速度快,有“南太平洋海蛇”之稱,日本潛艇一旦被盯上,就會被緊緊纏住。
不過,新西蘭人也意識到自己的掃雷艇火力不足。為了彌補這個弱點,他們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從報廢的軍艦上拆下小口徑速射炮裝在掃雷艇上,或者,直接用酒從美國海軍手里換來新炮,對自己的掃雷艇進行“非法改裝”。“奇異鳥”號和“恐鳥”號就用這樣的手段給自己換回來兩門美國炮,代價是4瓶杜松子酒。在到達所羅門群島的指定位置時,“奇異鳥”號的前甲板上赫然出現(xiàn)一門嶄新的100毫米火炮。當時沒人能想到,這門炮很快就會救“奇異鳥”一命。
1943年1月14日夜間,美國海軍巡邏艇PT-45將“奇異鳥”號誤認為日本軍艦,遂向其發(fā)射兩枚魚雷?!捌娈慀B”用規(guī)避動作躲過一枚,眼看第二枚無法擺脫,水兵們操作那門從美國人手里換回來的100毫米速射炮終于將其擊毀。抹去一把冷汗的艇長氣極了:“從現(xiàn)在起,‘奇異鳥’上的酒吧不對美國人開放!”第二天,PT-45艇長特地跑到“奇異鳥”號上道歉,并承諾再給新西蘭人幾箱100毫米炮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