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福建黨史月刊》發(fā)表文章《三年游擊戰(zhàn)爭中陳毅元帥五次脫險記》。十大元帥中唯有陳毅沒有走過長征路。他被中央留在南方領導留守部隊打游擊。從1934年10月到1937年10月,南方八省的紅軍游擊隊,堅持了長達三年極其艱苦卓絕的游擊戰(zhàn)爭。由于敵我力量懸殊,這三年游擊戰(zhàn)爭的艱苦程度不亞于長征。他們不但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紅軍主力的戰(zhàn)略行動,保存了一支重要的革命武裝力量,還推動了南方八省的抗日救國運動的發(fā)展,從而成為中國革命的又一個戰(zhàn)略支點。摘編如下。
第一次:轉移途中遇敵,鉆進路邊水溝蘆葦叢中得以脫險
1935年4月,蔣介石獲悉項英、陳毅已轉移到粵贛邊境,立即調動重兵包圍“清剿”。他的嫡系國軍第四十六師、粵軍余漢謀的第一軍3個師,加上江西省保安團等地方武裝,共集結三四萬兵力,設置了3道封鎖線:第一道封鎖線是粵贛邊東面的桃江、西面的章水、南面的湞水,嚴密控制所有的渡口和可徒涉的河段;第二道封鎖線在大余、南雄、南康、信豐之間的公路沿線,設據(jù)點,修碉堡,駐軍隊,晝夜放哨巡邏;第三道封鎖線是在游擊根據(jù)地周圍的墟鎮(zhèn),村莊上駐軍隊、筑碉堡扼守,隨時出動搜剿、追剿。
三道封鎖線建成后,余漢謀下令進山“清剿”。紅軍游擊隊只能在深山老林里打埋伏,這里住一夜,那里過一宿,有時一天要搬遷幾個地方,和敵人捉迷藏。一天下午5點鐘,陳毅拄一根樹棍,拖著一條傷腿,在警衛(wèi)員護衛(wèi)下,隨紅軍游擊隊一起行軍,搬個新地方。當時并沒發(fā)現(xiàn)什么敵情,搬一搬,是怕頭天住的地方會暴露了目標。敵人也不知道紅軍游擊隊要搬地方,結果途中遭遇了,雙方打起來。一打槍人就散了,有的人跑得很遠,有的躲在附近。陳毅行走困難,和警衛(wèi)員一起躲在路邊水溝蘆葦叢里。敵人搜過來搜過去,領頭的是國軍一個連長,他叫排長去搜,排長叫班長去,班長叫士兵去,士兵朝水溝邊走去,看了看,回來報告說:“沒有人,共匪都跑了?!边B長說:“什么沒有?這里一定有幾個,我看到他們鉆進去了?!?/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