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疏散傷員

捕俘
空降兵是俄總統(tǒng)兼最高統(tǒng)帥普京的戰(zhàn)略預備隊,號稱“飛翔步兵”,該兵種的偵察兵又總是第一個開赴敵后,堪稱“兵王之王”。不久前,俄羅斯《紅星報》記者來到某空降突擊旅防區(qū),體驗偵察兵們逼真的實戰(zhàn)訓練。
         當兵不是職業(yè)
       對偵察兵來說,每天飽和的實用操練是家常便飯,照他們的哲學講,“當兵不是職業(yè),而是命運和生活方式”。
       最苦的訓練在野外,官兵晝夜不停,比如悄悄摸掉“敵”哨兵,這項技能很重要,但不能排第一位,最重要的還是基礎的體力和智力訓練。今天,俄偵察兵都要接受所謂“庫珀系統(tǒng)”的體能測試,包括每組10個總共4次臂力練習、仰臥起坐、彈跳力、耐力等項目,而伴隨體能測試的,還有簡稱“機靈勁”的應變意識培訓(有點像“急中生智”)。
       目前,俄空降偵察兵都配備名為“戰(zhàn)士”的未來士兵戰(zhàn)斗裝具,它由全套防護器材、通信、導航、觀瞄、武器組成,包括10個子系統(tǒng),每個子系統(tǒng)都有各種電子設備。數字地圖、衛(wèi)星定位、單兵通信、夜視儀等設備把每個士兵都融入指揮體系,偵察兵要學會在動態(tài)信息流里自我定向,用好所有技術優(yōu)勢。
       記者觀摩了偵察兵在假想敵后戰(zhàn)斗訓練的場景。按照駐訓大綱,一個排的偵察兵利用“弩”式降落傘傘降到任務區(qū),綿綿細雨中,他們沿著溝谷行進。通過疑似雷區(qū)時,列兵杰尼斯來到隊形前面,他話不多,但動作老練,準確無誤地在路線上確定埋雷地點,然后迅速排除。接下來,排長菲林中尉用無線電下達指令,每下達一道指令,這個排級分隊就進行隊形變換,有時干脆靠菲林一個簡單手勢就能搞定。狙擊手魯斯蘭和帕維爾迅速沖到前面,在“敵”指揮所附近設伏,他們把自己的“監(jiān)視點”偽裝得毫無瑕疵,就算站在旁邊幾步遠都發(fā)現不了。
       在電子識別和導航傳感器指引下,捕俘小組摸到“舌頭”所在位置,剩下的全靠單兵技能和團隊協(xié)同了。只見高級偵察兵杰尼斯從石堆上猛地躍起,下跳時瞬間平展身體,從上方抱緊“舌頭”,將他摔倒,然后利索地將掙扎的“俘虜”綁好。這些動作一氣呵成,快得連記者的相機都來不及跟拍。之后,排長對整個操練階段進行講解,指出捕俘小組的優(yōu)缺點。
       百發(fā)百中本領
       俄空降偵察兵有個術語叫“增加氣氛”,意指在習以為常的射擊課里臨機加入特殊靶標,比如“臥倒敵人”,射手要從百米開外命中只有頭盔大小的靶標。當時,偵察兵剛經歷5公里急行軍,聽到“舉槍準備戰(zhàn)斗,開火!”的口令后抬手就打。試想一下,一個人在呼吸急促、身體極度疲憊、汗水流進眼睛的情況下要命中如此靶標,難度該有多大!這就是所謂的“克服困難之路”,讓官兵在近似實戰(zhàn)中真正獲得百發(fā)百中的本領。
       菲林中尉指出,偵察兵打牢基本功之后,就是班排整體合練,雖然每個人都有明確的戰(zhàn)斗職責,但在班排行動時,其職責要經常變換,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個模擬聲音都是重要交流手段。實際上,不管現代戰(zhàn)斗里的電子設備多么豐富,分隊行動效率仍取決于全體士兵的綜合素養(yǎng)如何。旅情報主任維塔利·庫扎耶夫中校說:“團結是偵察分隊永恒不變的品質,戰(zhàn)友們在感召下可以一起兒執(zhí)行任務。真正的職業(yè)生涯,是從為自己的事業(yè)而自豪起步的。”(常立軍)
(來源:新民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