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誠是一面鏡子,照出的是信仰信念;忠誠是一種方向,黨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忠誠是一首歌謠,唱的是犧牲奉獻的樂章
南昌起義前,賀龍還不是共產(chǎn)黨員,但他明確表示“我決心跟共產(chǎn)黨走”。蔣介石用500萬大洋、一個漢陽兵工廠和武漢衛(wèi)戍司令的頭銜收買他,遭到嚴詞拒絕,賀龍毅然率部參加起義,而后光榮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敵人懸賞10萬大洋買他人頭,并血洗了他的家鄉(xiāng),一次就殺害賀氏宗親80余人,這些都絲毫沒有動搖賀龍跟黨走的堅定信念,他對黨的赤膽忠心至死不移。
習主席強調(diào):“有靈魂就是信念堅定,聽黨指揮。無論何種艱難困苦的場合,堅決完成黨賦予的任務,靠黨指揮槍的原則,靠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更靠由信仰和信念結成的唯一的、徹底的、無條件的、不摻任何雜質(zhì)的、沒有任何水分的對黨的忠誠。”對黨忠誠就是我們這支軍隊的靈魂,正是由于有千千萬萬像賀龍這樣的將士堅定追隨黨的領導,我軍才由小到大,由弱變強,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忠誠是一面鏡子,照出的是信仰信念。1923年,在吳玉章、楊闇公等同志的影響下,劉伯承的思想開始轉向馬克思主義,他說:“當今中國向何處去?哪一種主義最合乎中國國情?還應該深思熟慮才穩(wěn)妥;如果一見旗幟就拜倒,我覺得太不對了。”經(jīng)過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入研究和對革命形勢的認真思考,他于192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毅然投身中國革命的歷史洪流,而后一生對黨忠心耿耿,真正做到了思想先入黨,始終跟隨黨。我們常說,對黨忠誠就是聽黨話,跟黨走。要做到對黨忠誠,最要緊的是認真學習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在當前,就是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聚魂,達到價值的認同和心靈的契合,行動上聽從黨的召喚,投身新時代強軍興軍的偉大實踐。
忠誠是一種方向,黨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民族英雄文天祥有詩云:“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做到對黨絕對忠誠,就要像“磁針”一樣永不轉向。飛奪瀘定橋是長征中決定紅軍命運的一次生死之戰(zhàn),當時,紅一軍團二師四團接到上級命令,要求晝夜行軍120公里奪取瀘定橋,為紅軍主力過河創(chuàng)造條件。時任團政委楊成武后來回憶:“在行軍縱隊中,忽然一簇人湊攏在一起,這群人剛散開,接著出現(xiàn)更多的人群,他們一面跑,一面激動地說著什么,這是連隊黨支部和黨小組在一邊行軍,一邊開會?。r間逼得我們不可能停下來開會,必須在急行軍中討論怎么完成黨的任務。”在生死存亡的關頭,正是由于堅決迅速地執(zhí)行黨的命令,紅軍才一次次轉危為安,取得了長征的偉大勝利。當前,意識形態(tài)領域斗爭更加尖銳復雜,面對敵對勢力拔根去魂的政治企圖,我們一點也不能含糊。必須堅決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切實加強軍魂教育,確保槍桿子始終掌握在對黨絕對忠誠、經(jīng)得起各種風浪考驗的可靠人手中,始終做到聽令而行,堅決完成黨交給的各項任務。
忠誠是一首歌謠,唱的是犧牲奉獻的樂章。人民軍隊和其他軍隊的本質(zhì)區(qū)別,就是始終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因此,忠誠意味著熱愛人民、服務人民的真情,意味著為了人民利益而敢于犧牲、勇于奉獻,意味著關鍵時刻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血性膽氣。從張思德、董存瑞、黃繼光、邱少云等我軍革命先烈身上,我們看到的是舍生取義、壯懷激烈的浩氣;從“硬骨頭六連”“大功三連”“南京路上好八連”“楊根思連”“航天員集體”等我軍英模團體身上,我們看到的是能征善戰(zhàn)、奮勇拼搏的豪氣;從楊業(yè)功、何祥美、滿廣志、張超等我們熟悉的當代先鋒模范身上,我們讀得懂什么叫愛軍精武、真打?qū)崅?hellip;…他們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當黨和人民需要的時候,聞令而動,義無反顧。他們的靈魂中有一種情感叫忠誠,有一種品格叫忠誠,有一種價值追求叫忠誠。這種融入基因的忠誠,就像一面旗幟,永遠飄揚在革命軍人的精神高地上。
(作者單位:河北省武邑縣人武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