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
菲律賓杜特爾特政府雖然表面上稱要和中國談判,但無論是在和中國溝通還是和克里談判,都明確表態(tài)要以南海仲裁為依據與中國談判,這種想法簡直是天真,如果其不作改變中國根本不可能與其談判。那么,若杜特爾特接下來再有什么越軌挑釁,則中國采取的反制措施將可能很激烈,包括將仁愛礁的船只拖走、在黃巖島展開“種島”行動、針對菲律賓方向設置防空識別區(qū)等應對措施都可能被采取。
克里為何在和中國達成妥協(xié)后要勸杜特爾特放棄南海仲裁結果和中國談判?根本原因就在于美國擔心中美關系激化,擔心中國在美國大選關鍵時刻在南海有諸如“種島”、拖走仁愛礁的破船等行動。
從現(xiàn)在情況看,中國和菲律賓暫時還沒有達成妥協(xié)的跡象,一旦菲律賓再有什么過分行動,中國在南海再采取重大措施,則中美在南海的較量力度有可能再度增加。
越南:
越南最近因拒絕簽證、驅逐中國導游、污中國護照等時間,中越之間已經已經有了點火藥味,中國領事館甚至罵對方是無恥的懦夫行為。
越南的行為絕非偶然,雖其高層達成了與中國維持友好關系的一致意見,但很顯然越南內部的意見并沒有完全統(tǒng)一,這才有了在南海仲裁后的系列投機行為。越南的投機行為在外交糾紛后估計會趨于平靜,但這也意味著中越之間未來較長時間可能維持的都是表面關系,只是暫時不撕破臉罷了。長期看,隨著中國在南海的力量拓展,中越仍有交惡的可能。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自從阿伯特下臺換了特恩布爾后,兩國關系就開始越來越冷淡,澳大利亞逐漸淪為日本的幫兇,不但在南海問題上說三道四,甚至還在南海仲裁案上對中國指手畫腳,并與美日一起發(fā)表美日韓針對東海和南海的聲明。很顯然,澳大利亞走在了錯誤的道路上,接下來一旦中國騰出手,必對澳大利亞出招。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中澳關系有可能會進一步惡化,非要等到出現(xiàn)一個重大事件讓澳大利亞感受到痛,才可能止住進一步惡化的趨勢。當然,正常情況下中澳關系不太可能惡化到不可調和的地步,澳大利亞參與不該參與的事情太多是糊涂而已,澳大利亞本身在東海、南海并沒有太多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