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幾名不明身份的境外人員來到島上,塞給巡邏官兵幾條洋煙,請官兵行個方便讓他們到軍營里看看。官兵們毫不猶豫嚴詞拒絕:“這里不是旅游勝地,請你們離開這里。”
多年來,該連持續(xù)開展以“學先輩、當尖兵、戰(zhàn)前哨、守國門”為主題的群演群講系列文化活動,通過傳統(tǒng)文化聚氣塑魂,引導一代代前哨兵賡續(xù)英雄血脈。
開發(fā)小島資源,建功南海前哨
登上南澎島,筆者就看到,“南海前哨、堅強堡壘”八個石刻大字傲立在懸崖邊,與碼頭上的“堅守前哨、忠誠使命”遙相呼應,它們無言勝有言:南澎島具有重要的軍事戰(zhàn)略地位。
連長王俊介紹了南澎島的地理位置,遞給筆者一套明信片,明信片的封面上寫著“南澎十景”,他如數家珍:忠誠鷹石、鎮(zhèn)海金蟾、升旗廣場、碧海心亭、南海明珠……“小島文化生活貧乏,但資源豐富,我們就地取材,開發(fā)出了摩崖石刻和南澎十景。”王連長介紹說,他們把首長題詞、老兵贈言、守島感悟刻進石頭,講解其中的強軍文化意蘊,引領官兵守好南海前哨。
一路向上爬坡,石刻與十景一路展開——
“為祖國站好崗、放好哨、打好仗、守好島”“牢記歷史、鎮(zhèn)守國門”“以史育人、振興中華”“忠”等石刻坐落于訓練場和營區(qū)內,小島和官兵正如石頭上所刻之字:這是一座“赤誠小島”,他們是“海峽衛(wèi)士”。
島上,一塊黃褐色的巨石頗像一只趴著的蟾蜍,官兵將其取名為“鎮(zhèn)海金蟾”。金蟾的雙眼環(huán)視四方,恰似官兵緊盯眼前這片暗流涌動的汪洋,觀察??涨闆r……
這些年,南澎官兵緊抓戰(zhàn)備訓練,他們在島腹中修建出“袖珍型”戰(zhàn)術訓練場,在海面上設置動蕩靶,在山石嶙峋的小島上進行了多次實戰(zhàn)化演習。該連參加團里比武考核,幾乎都是第一名,年年拿下“軍事訓練一級單位”榮譽。駐島以來,他們榮立了集體二等功、三等功各4次……
在南澎,官兵留下戰(zhàn)績;離開南澎,他們帶走一塊小石頭和“南澎十景”明信片。官兵們說:“帶著這兩樣東西,就像把南澎裝進心里,不管離開多久、走到哪里,只要看上一眼,就能想起在南澎的當兵歲月。”
情注日常點滴,樂當天涯哨兵
十余載征程,曲影留歲月。這些年,官兵將守島建島的點滴譜寫為傳唱不息的南澎島曲,電影《浪花島之戀》也取材自官兵的事跡。
南國春風里,漫漫海天間,嘹亮的曲音響徹回蕩:“在風雨中放哨站崗,為祖國守海疆;在日夜里緊握鋼槍,為了那份理想;在浪花中放聲高唱,我們的心始終向太陽,向太陽!”
歌詞字字樸實,句句崇高。為了填滿孤島生活的單調感,南澎兵把戰(zhàn)備訓練、巡邏站崗、學習生活等各種元素寫成詞、譜成曲,勵志曲目不斷涌現。如今,他們已創(chuàng)作了9首島曲,并將其制作成專輯,滋養(yǎng)官兵心靈。
滄桑歷史讓前哨兵深知肩上責任重,他們自創(chuàng)了反映戍邊御疆堅強決心的《心中的燈塔》和《拼上一回誰怕誰》兩首歌曲;上級機關鼎力幫助,創(chuàng)作了集中反映南澎精神的《南澎島海防連之歌》……南澎官兵在創(chuàng)作傳唱中堅定愛島報國的志向,決意要“把歌唱起來,穿上軍裝踏出一條路來”。這些洋溢血性浪漫情懷的歌詞,始終凝聚著官兵雄赳赳的報國情。
報國志在南澎人身上頗具代際傳遞力量,這股力量已呈現在大熒幕上。聶指導員介紹說,守島戰(zhàn)士趙錕嘉和趙葵嘉是倆表兄弟,他們的爺爺是參加解放南澎榮立戰(zhàn)功的老兵,父輩18歲時也開始守島。“祖孫三代接力守海島”成了一段美名遠播的佳話。慕名而來的劇組以其為原型,拍攝了一家三代解放、堅守、建設南澎島的電影《浪花島之戀》。劇組人員感嘆:“拍攝這些歷史瞬間和人物故事,我常常會被他們在艱苦條件下卻樂守天涯的精神所鼓舞。”
這些年,南澎島曲傳唱了一代又一代,它們已融入官兵的血脈?;剡B探訪的老班長馮剛唱起這些原汁原味的歌曲,仍是激動萬分,雙眼紅潤夾雜淚花:“唱著這些島曲,我感到溫暖;作為南澎人,我倍感自豪!”
島曲仍在傳唱,電影滾動播放,它們的忠誠底色牢牢根植于每個南澎人心中,他們說:“我們會代代守好南澎島,盡好天涯哨兵的職責。”
上圖:官兵在英雄雕像前舉行簽名活動。作者提供
來源:中新網
原文標題:境外人員行賄南海守軍欲探中國軍營 塞幾條洋煙
原文網址:http://www.chinanews.com/mil/2016/04-10/7828868.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