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莊舞劍”
意在中國
5日,北約外長會還沒開始,斯托爾滕貝格就開始“放風”。其指出,會將北約和中國的關系納入6月馬德里峰會擬批準的“新戰(zhàn)略構想”當中。該構想將考慮到俄在烏軍事行動、中國實力增強對盟友安全的影響,以及中俄共同“對國際秩序的挑戰(zhàn)”。
事實上,2021年6月峰會過后,北約公報已首次將中國定義為“系統(tǒng)性挑戰(zhàn)”。近日,美國參謀長聯(lián)席會議主席米利和防長奧斯汀還在眾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上指出,中國和俄羅斯“構成的威脅依然嚴峻”,“發(fā)生重大國際沖突的可能性在增加”。
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社論指出,北約外長會罕見成為擴大會議,美國在東亞和大洋洲的盟友與會,“項莊舞劍”之意甚明。會議表面上探討俄烏沖突,但另一重要議程,或許是確立對中國的共同立場。
隨著俄烏沖突爆發(fā),北約“打蛇隨棍上”,趁機把北京跟莫斯科捆綁,作為未來針對中國的道義砝碼。其多次施壓,要求中國不得以任何方式支持俄羅斯。
金燦榮強調(diào),需要警惕的是,目前美國政界除了“先亞后歐”和“先歐后亞”兩種政策派別外,或許已形成了第三種派別——“捆綁中俄”,兩線作戰(zhàn)。

資料圖:北約標識。圖片來源:北約官網(wǎng)。
3月,《大西洋月刊》曾發(fā)表大西洋理事會成員文章,提出用意識形態(tài)等劃線,把中俄捆綁在一起。美國可借此進一步鞏固西方的團結,形成整個西方對抗中俄的“新冷戰(zhàn)”態(tài)勢。
金燦榮認為,這種思路是非常危險的,但從種種跡象來看,它當前可能占了上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