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爾-76MD早在設計階段就已考慮到野戰(zhàn)機場起降需要,為此采用了低壓起落架系統(tǒng),以及可在低速起降階段提供更大升力的襟翼設計。憑借上述改進,伊爾-76MD在野戰(zhàn)簡易機場的最大起飛滑跑距離僅為1600米,著陸滑跑距離則為910米。

伊爾-76MD停穩(wěn)后,預先待命的地面加油車立即出動為其補充燃料。(“今日俄羅斯”電視臺視頻截圖)
在伊爾-76MD運輸機停穩(wěn)后,預先待命的地面加油車隊立即出動,為運輸機補充燃料。此外,野戰(zhàn)醫(yī)療車也將等候多時的“傷員”送入伊爾-76MD的貨艙。
加油完畢后,伊爾-76MD在米-24武直的掩護下迅速起飛。說來也是巧合,早在20世紀80年代的阿富汗戰(zhàn)爭時期,米-24武直就是伊爾-76的“老搭檔”,當時為防止阿富汗游擊隊使用美制“毒刺”肩扛式防空導彈在起降階段伏擊蘇軍運輸機,每當伊爾-76起降時,都會有米-24武直在空中掩護,必要時還會連續(xù)釋放紅外干擾彈掩護運輸機。在采用這一掩護戰(zhàn)術后,蘇軍運輸機的損失率有了明顯下降。(文/黃晉一)
(2019-09-06 00:4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