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泰羅伊級已經(jīng)可稱是巴西海軍的大艦,比它還大的,又是誰呢?
仔細看這根桅桿,感到有些面熟,應該屬于一艘比較獨特的軍艦,而再看到它后方的球形雷達,忽然恍然大悟 – 原來是它!
誰呢?
就是一度號稱南半球唯一的航空母艦圣保羅號,這艘孤獨的航母當年還有一個身份,那便是法國海軍克萊蒙梭級航空母艦的福熙號。它的艦橋結(jié)構(gòu)和高聳的桅桿極具法式風格,暴露了它的身份。

在法國海軍服役期間的福熙號。

在巴西海軍中服役的圣保羅號,請注意桅桿和后部球形雷達天線罩
由此可以看出兩船的相似之處。
記得當年翁巍先生曾謙遜地給我講述怎樣通過橫桁位置區(qū)分致遠和靖遠這一對姊妹艦。


您看看,分得清嗎?
所以認出圣保羅號來并不是新鮮事。老實說,把它認出來的時候,頓感十分感慨。

克萊蒙梭級外觀,注意其圣誕樹一樣高大的桅桿和煙囪后的球形雷達罩,與拍攝到的軍艦暴露部分十分吻合
克萊蒙梭級航空母艦排水量3,2800噸,可載四十架飛機,一共制造了兩艘,分別是福熙號和克萊蒙梭號,它們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很獨特的兩艘中型航空母艦。當時美國主張大航母主義,一些小國則利用袖珍輕型航母充門面,唯獨法國造了這兩艘中型航空母艦。
這兩艘軍艦從1960年代起,為法蘭西東征西討,參加過海灣戰(zhàn)爭,封鎖過波斯灣,總的來說表現(xiàn)不錯。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級航母與中國還有一段特殊的緣分。九十年代中期,法國方面曾提出贈送一條克萊蒙梭級航空母艦給中國。但中國方面拒絕了 – 原因有二,第一,法國方面要求贈送航母后,中國海軍所有電子設備將采用法式標準,從法國采購。中國海軍方面認為這是典型的套路;第二,法國人歷史上很少海上作戰(zhàn)取勝的經(jīng)驗,他們造的軍艦往往存在種種內(nèi)在問題,還是謹慎為上。

法國軍艦的名聲的確不好,第一條航母貝亞恩號,因為設計航速太低,無法滿足新式飛機的起降要求。所以,在整個大戰(zhàn)中它幾乎成了眾矢之的。
最終,這筆生意沒有成,克萊蒙梭號航母被拆解,而福熙號則以8,000萬英鎊的價格賣給了巴西,被改為巴西最大的戰(zhàn)艦 – 圣保羅號。
而發(fā)現(xiàn)圣保羅號的感受是復雜的。實際上,這條船已經(jīng)在2018年宣布退役了,外國人玩法國軍艦的確有些玩不轉(zhuǎn),用了十幾年,大多數(shù)時候它都在修理和事故中,真正出海的時間僅僅203天。想想我國當時拒絕了誘惑沒有要這型軍艦看來是個英明決定(不過據(jù)說還是有一批中國海軍人員到巴西這條航母上進行了實習),還是遼寧艦靠譜得多。不過,為了保持自己南半球唯一航母國家的地位,巴西咬著牙忍到了去年年底,直到接替它的原英國皇家海軍旗艦海洋號到位,才干脆利落地讓它退役了。一般來說,一條軍艦退役后通常即將被拆掉 – 估計不會有哪個國家再買這個爺爺來伺候,所以這條航母估計很快看不到了?,F(xiàn)在我們總算還可以隔岸憑吊戰(zhàn)艦中的老友。

放一張退役前夕的圣保羅號,背后是里約熱內(nèi)盧港口入口處的面包山,算作對它的追念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