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wǎng)1月8日報道 英國《金融時報》網(wǎng)站1月6日發(fā)表題為《中美在太空領域應為盟友,而非對手》的報道稱,過去一周在太空探索領域取得了兩項重大突破。從技術成果角度來看,美國“新視野”號探測器飛過距離地球約64億公里的“天涯海角”天體更為偉大。但從地緣政治角度來看,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著陸的意義更為重大。它不僅確立了中國的太空強國地位,還為長期以來基本都是美俄雙雄間的太空競賽帶來了新的競爭。
嫦娥四號探測器的著陸地點位于月球背面的南極-艾特肯盆地,它是月球表面最古老、最寬闊和最深的隕石坑,在地球上根本無法看到。報道認為,這項壯舉的主要挑戰(zhàn)在于,要通過中繼衛(wèi)星與探測器保持通訊聯(lián)絡。雖然從技術上講算不上令人驚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若想做的話,很多年前就能做到),但這明確宣告了中國的意圖。
中國沒有對這次著陸作業(yè)進行電視直播。報道稱,這種謹慎掩蓋了公開聲明的太空計劃雄心。中國2003年才將首名航天員送入太空。而到2020年,中國打算讓“北斗”系統(tǒng)——美國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的對手——覆蓋地球。此外,中國計劃到2022年建成全面運行的空間站,并在本世紀20年代末向月球基地派駐航天員。嫦娥四號的任務包括評估月球采礦和種植的可能性,這表明北京擁有把太空商業(yè)化的雄心,也凸顯出更新外太空國際管理規(guī)定的必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