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上,法德與英國分道揚鑣,讓歐洲研制六代機的風險加大。畢竟,五代機的技術復雜度和所需資金投入都非常高,更為先進的六代機的投入不言而喻。以歐洲各國現有情況看,即便法德英合兵一處都未必能支撐六代機項目“走下去”,這使得歐洲六代機發(fā)展從一開始就陷入爭搶資源、互相傷害的局面。
“玩概念”為主
法德合作的六代機迄今沒有正式名稱,只是籠統(tǒng)稱為“未來戰(zhàn)斗空中系統(tǒng)”(FCAS),由空客公司牽頭。到目前為止,法德還未完全定下六代機的氣動外形。按照法德公布的時間表,六代機將在2040年服役。也就是說,從現在決定研制到最終服役還有22年時間,其間會發(fā)生什么,誰也無法預料。
英國的暴風機倒是有較清晰的模樣,但氣動外形仍是典型的五代機樣式,內部設備細節(jié)都是未定之數。英國所設想的暴風機首飛之日也是遙遠的2035年。
實際上,法德與英國的六代機的共同點是引入人工智能(AI)技術,使有人戰(zhàn)機能與無人機編隊作戰(zhàn)。英國暴風機連座艙顯控設備都取消了,實際操作時,飛行員需戴上采用增強現實(AR)技術的頭盔才能駕駛。總體看,歐洲兩款六代機還處于“玩概念”階段,任務定位、具體性能參數等都沒明確。(石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