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防、領空投彈的方式和巡航導彈攻擊方式相比,它的好處是彈藥成本大幅度降低,攻擊能力大大增強。因為轟炸機所能裝載的巡航導彈數(shù)量是有限的,而巡航導彈絕大多數(shù)的載荷都是消耗在了路途當中,真正落到對手頭上的彈藥重量要小得多。
但作為巡航導彈載彈平臺的話,完全不必把戰(zhàn)略轟炸機做得這么復雜、這么先進,造價這么高昂。所以,這樣爭議至今依然存在。 B-21走的技術突防、領空投彈的路子。它號稱是乞丐版的B-2,按美國空軍說法,大約5、6億美元一架??珊芏嗳苏J為,如果沿著突防、領空投彈的思路走,B-21很可能重蹈B-2覆轍,這就是圍繞B-21爭議的核心問題。
那美國空軍為何還執(zhí)意走突防、領空投彈道路呢?一方面,作為一個“技術范兒”的軍隊,美國空軍一直希望通過技術進步解決突防問題。另一方面,B-21這個項目能夠成立,很大程度上在于美國空軍要維護自己的軍種地位和利益。因為,在美國,空軍的戰(zhàn)略地位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轟炸機,而不是戰(zhàn)斗機。
隨著B-52老化,B-1B退役,B-2無法大量投入部隊,美國空軍要想維系戰(zhàn)略地位,同時在軍費開支中切下更大蛋糕,就必須做這樣的選擇。換句話說,選擇B-21是一個政治正確的選擇,并不是從技術方面的考慮。也是這個原因,很多人都認為B-21就是一個“坑”。
技術的發(fā)展或許為突防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新的技術途徑。比如無人機。它能否從降低成本、避免傷亡的角度,提供一個新的思路呢?
到底是要巡航導彈載機平臺,還是隱身轟炸機,還是無人轟炸機?無論哪一個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轟炸機,首先必須在這三者間進行深入細致的全面論證。只有真正解決了道路選擇問題,裝備研發(fā)才能真正做到順風順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