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式步槍:重量輕 精準度高
和87式步槍相比,95式步槍的重量明顯減輕,由3.5公斤減到3.3公斤。李小平告訴記者,95式步槍當初的要求就是達到“世界一流水平”,這對于剛剛起步的中國槍械研制人員來說,是一個大難題。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建設工業(yè)技術中心副主任 李小平:當時對我們來說都是沒有的,教科書上也沒有遇見過,原來研發(fā)生產的產品也沒有采用過。

小口徑、無托化、減重和增加精準度,95式步槍的這些特性,正是中國槍械研發(fā)和生產工藝進步的體現。而李小平之所以能夠自信地在槍支設計上大展身手,試驗各種創(chuàng)新點,還來源于不斷進步的槍械制造工藝,更來源于他最信任的一雙巧手。

陳世貴是當時的槍械試制大師,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機匣材料的創(chuàng)新。為了減少整體槍支的重量,同時要滿足更大的強度要求,95式的機匣決定采用鋁合金材料代替原來的鋼材。但是鋁合金非常軟,不像鋼件,那時候還沒有成熟的校直技術,經過重重加工的鋁件很容易發(fā)生彎曲,這讓試制團隊非常頭疼,加工上遇到的困難非常多,經常需要和研制團隊的設計發(fā)生碰撞,從而產生新的方案。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建設工業(yè)試制人員 陳世貴:有時候遇到一個問題,連睡覺的時候都在思考。

95式自動步槍上的創(chuàng)新點數不勝數,槍身材料的變化,自動擊發(fā)裝置結構的調整,槍管的制作工藝變化,可以說是匯集多項創(chuàng)新成果于一體。槍支定型后,開始大批量生產。當時,一個槍匣的結構零部件就要經過33道工序才能成型,而現在只需要3道工序,成品質量還遠超以前。這都得益于現在生產線上的自動化水平大大提高,一位工人最多可以同時操控七臺數控機床設備。在廠區(qū)的另一個角落,是成品槍支的綜合檢測中心,這是槍支出廠前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工廠生產出來的每一支槍,都要在這里進行最后的“體檢”。

這是淋雨實驗室,實驗室里正在模擬10毫米的降雨環(huán)境,相當于我們遇到的暴雨,槍支要在這樣的條件下暴露10分鐘,然后取出進行射擊測試。

在另一邊的低溫環(huán)境測試室,室溫被設置到零下49攝氏度,我們將槍支拿出室外,可以看到槍支上面已經結上一層厚厚的白霜,在這人體都很難適應的條件下,依然要確保槍支的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不僅僅是淋雨和低溫,還有高溫、揚塵、浸水等一系列的環(huán)境測試。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建設工業(yè)檢測試驗中心主任 甘學文:不光是測試項目多,而且很嚴格,相當于類似于經過這些考核之后,故障率不能高于這個故障率才算合格,才能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