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信于孩子易致惡性循環(huán)
林瑛(廈門湖濱中學心理教師)
小煜的經(jīng)歷,每個從童年走過來的人,或多或少都遇到過。家長們有時候答應了一些事情,結果卻沒能做到。對這樣的事情,我們都曾經(jīng)感到很郁悶甚至氣憤。然而,當我們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孩子的時候,我們卻對自己的孩子,做著一樣的事情。為什么會這樣?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孩子所說的第一句話,走出的第一步,養(yǎng)成的第一個習慣,都是從家長身上習得的。所以我們是那么的愛著我們的孩子,因為他們生來就是我們生命的延續(xù),是我們靈魂的復刻版。
沒有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完美的,真誠、善良、聰明、勤奮、熱情、開朗、勇敢……我們希望這世界上所有最美好的品質都能呈現(xiàn)在孩子的身上??墒?,我們卻在為他們做著怎樣的示范?出爾反爾,翻臉不認賬?
或者小煜的媽媽會覺得很委屈,她或許會說:“我會失信,那也是不得已啊,秋后算賬,那是怕他記不住教訓;不給他買手機,那也是為了他好,怕他有了手機以后不專心學習……”簡而言之,就是不信,不信孩子會吸取教訓,不信孩子能管住自己。
于是就出現(xiàn)了這樣的一個怪圈,家長因為不信任孩子,所以對孩子失信;而孩子因為家長不守信用,變得不相信家長的承諾,進而也不再信守自己對家長的承諾,然后家長就對孩子更加沒信心了。這是典型的惡性循環(huán),其結果就是家長和孩子彼此失望,隔膜和沖突不斷發(fā)生,家長失去威信,孩子學會說謊和不守信用。
也許有家長會說自己不是故意失信的,是真的有客觀原因。當然,客觀原因總是會有的,經(jīng)濟不允許、騰不出時間……可這時候,是否該反思一下,在做出承諾的時候,這些客觀理由是不是已經(jīng)存在?如果明知道因為這些客觀原因的存在,明知道自己會失信,又為什么要做出承諾呢?那究竟是承諾,是哄騙,還是敷衍?
如果是由于突發(fā)狀況造成無法實現(xiàn)承諾,家長有向孩子解釋嗎?又是如何向孩子解釋的呢?錯誤的表達方式和處理方式,必然導致錯誤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