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實際行動啟發(fā)孩子
陸豪老師建議:
首先,家長要反思一下自己關心孩子,孩子為什么不領情?其實,孩子有孩子的活動空間,過分的約束,會讓他覺得窒息,要學會放手,要學會“抓大放小”,該管的事情管,不該管的事情就不要過分干涉。孩子既然已經(jīng)長大了,就應該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而不要處處約束他,讓他覺得自己還沒有長大,這樣就會讓他產(chǎn)生挫折感,覺得自己什么都不行,都要父母包辦代替,久而久之,他的自信心就會受到打擊。
其次,作為家長,不要過于溺愛孩子,要知道“溫室里的花朵”是經(jīng)不起風雨的。讓孩子多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去,這對培養(yǎng)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是有很大幫助的。如果什么事都替孩子考慮到,孩子就會產(chǎn)生嚴重的依賴心理,以后走上工作崗位,就會無所適從,也不能很好地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打擊。所以,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溺愛孩子其實就是害了孩子,多讓孩子承擔一些家務,多讓孩子承擔一些社會責任,對孩子的終身發(fā)展是很有好處的。
再次,對孩子的學習不要過分關心,不要總把成績進退放在嘴邊念叨,孩子是否健康成長,并不一定取決于學習成績的好壞。不要讓孩子認為,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他能考出好成績,這樣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很自私、很功利,這樣孩子反而會產(chǎn)生叛逆心理。
要關注孩子的學習,但不要過分關心成績,孩子在學校學習,應該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片面強調(diào)智育,而忽視了孩子成長的其他方面,將會造成孩子行為的嚴重偏差。
此外,作為家長,教育子女要注意方式方法,打罵和嘮叨都不是教育,只能逐漸降低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身教重于言教,懂得教育的家長,往往一個眼神、一個暗示,就能讓孩子明白該做什么或者不該做什么。多用實際行動來啟發(fā)孩子,多給孩子以正確的價值觀教育,這些都比單純的嘮叨來得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