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微博)9月23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魏文/文 梁章磊/圖)這是一個互聯網無處不在的時代。音像、文字的拷貝、傳輸日益便利,微博、貼吧、QQ空間等個性化書寫渠道日益拓展,寫書信、做筆記、記日記的習慣似乎正在漸漸消失。那么,在這樣的情勢之下,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寫日記嗎?學生堅持寫日記是否還有必要?
福建師范大學文學博士汲安慶認為:寫日記很有必要,因為,日記的過程就是心靈成長的過程。它不僅能讓學生自我陶冶,自我充實,自我提高,還能啟發(fā)學生的言語表現欲望,讓“說寫合一”變得自然而輕松。
讓說寫合一變輕松
  “學生堅持寫日記太有必要了!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任何有價值的靈感,如果不用文字定型、擴充——哪怕是幾個詞,或者幾句話,時過境遷,便會消失得無影無蹤?!痹浀闹袑W語文老師、福建師范大學文學博士汲安慶說,一個對文字很冷漠的人,想讓文字成為他的朋友,門兒都沒有。
上海曾有一位老太太從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記錄她從菜市場買的水果、蔬菜,雞魚肉蛋的價格,到了80年代,她的那本記賬本成了寶貝,社會學家把它當作了研究經濟的晴雨表。生冷的數字都能產生如此重要的價值,更何況滾燙的性情文字?
汲安慶說,其實日記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有小日記、大日記之分。小日記是指那種私密性很強的情感日記或敘事日記;大日記則包羅萬象,摘錄、讀書札記、隨筆等等,私密性較弱。
“讓學生準備單獨的日記本,寫微博或者建個人博客,開辟QQ個人空間,寫微信,書中批注等等,這些都是我提倡的日記形式。我對學生的要求很簡單:一、記錄感興趣的東西;二、記錄原創(chuàng)性的東西;三、長短不論;四、隨想隨記,一旦思考成熟,立刻定格成文?!?
汲安慶說,“感興趣”這一條尤為重要。因為有興趣,才會有記的動力,才會摒棄畏難情緒。走興趣的路子,日記寫久了,這種說寫合一的輕松感就會自然產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