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地雷達檢測設備在水仙大街上緩慢行駛檢測。(舶拍)
臺海網10月29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道 10月24日下午,漳州市區(qū)勝利東路與丹霞路的交叉路口上車水馬龍,許多驅車路過的車主及行人絕對想不到,就在幾個月前,路面下出現一個巨大的空洞,好在被“彩超體檢”及時發(fā)現后快速搶修填實,消除了安全隱患。
據介紹,為期四個半月的漳州市區(qū)道路“彩超體檢”日前已正式驗收通過。
隨著城市發(fā)展,車流量劇增、地下工程開挖、雨水沖刷、地下管網滲漏等原因,都可能引起道路路面沉陷、坍塌等安全隱患的出現,預防和處置這種“城市陷阱”已成為當前市政管理工作者面臨的緊要課題,然而這些道路地下空洞現象很難通過肉眼去發(fā)現。
“今年初,我們聽說有一些專業(yè)公司有專門設備可以檢測出道路的地下空洞,類似‘B超’‘彩超’一樣,當時我們也是半信半疑。”漳州市市政工程中心主任蔡元利說,于是他們請來北京一家公司隨機找個路段進行測試,結果一試發(fā)現某路段下面有個小空洞,通過鉆孔確認無誤。
于是,從5月1日起,漳州市市政工程中心正式委托該公司對市區(qū)道路進行地下空洞探測,這是全市范圍內首次采用雷達探測技術手段進行探測。
蔡元利介紹說,通過對每一條道路的檢測,一些地下疑似空洞被篩選出來,并通過GPS定位鎖定具體位置地點,檢測技術人員將使用精度更高的便攜式雷達逐一探測疑似點,排查產生疑似的位置地下到底是過街各類管線、檢查井口等正常因素,還是有地下空洞等隱患,交由檢測公司綜合研判。再次被確認為疑似點的,如果是空洞或脫空,將鉆孔驗證,即現場鉆個1厘米孔洞,來確定病害埋深及空間大小;如果是土體疏松,將按比例挑出幾處驗證。
“這個空洞很大,估計直徑達三四米,很危險。”5月3日凌晨,檢測團隊在丹霞路與勝利東路交叉路口一處路面下發(fā)現一個較大地下空洞,確認這個空洞位置后,漳州市市政工程中心馬上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第一時間封路圍擋進行修復。
“路面挖起來后,空洞果然有那么大,東西3.5米,南北4.6米,凈深2.3米。”蔡元利心有余悸地說,路面開挖后,才發(fā)現空洞頂部距路面才0.36米,相當于只剩一層混凝土路面,如果有輛大貨車通過時,隨時可能塌陷,后果不堪設想。
“經檢查發(fā)現,這是地下一個污水管破損污水不斷沖刷造成的。”漳州市市政工程中心副主任林繼紅說,為了處置這個空洞,首先協(xié)調供排水中心搶修了破損的污水管網后,又拉了幾車的土石方進行填埋和壓實后,路面再重新澆筑混凝土。
至9月底,市政工程中心共計完成市區(qū)丹霞路、漳華路、迎賓大道等121條(段)道路的檢測,累計檢測道路長度192.34公里,布設測線1279條,測線總長786.95公里。本次探地雷達檢測,共確定189處病害體及其位置、大小和埋深,檢測并經現場驗證發(fā)現空洞38處、脫空50處、土體疏松101處。
日前,漳州市市政工程中心組織邀請專家召開竣工驗收會,專家一致認定工程質量合格同意通過驗收,并充分肯定了該項技術運用意義和推廣前景。
蔡元利說,更可喜的是,漳州市市區(qū)道路地下空洞檢測項目已被福建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列為“全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行業(yè)2020年第一批科學技術計劃項目”,相關的技術成果將在漳州市示范推廣,進一步推進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轉化應用。
(福建日報記者 蕭鎮(zhèn)平 通訊員 張俊煒 向永煌 林毅榮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