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紙話”傳遞情報 被日軍截獲也不怕
“我二叔楊金龍當時就在電報局工作。”楊高陞說,抗日戰(zhàn)爭時期,日軍對漳州市進行了慘絕人寰的轟炸。當時,漳州市電報局為了躲避飛機轟炸,便把位于市區(qū)的電報局搬遷到了西郊的西院村辦公。
“據(jù)說當時漳州電報局就是以‘紙話’的發(fā)音編成密碼,發(fā)送有關(guān)抗日的情報,這些情報被日軍情報機關(guān)截獲,可日軍總是苦思冥想,無可奈何,無法破譯。”楊高陞說,他的二叔楊金龍也曾因為用“紙話”成功傳遞了重要抗日情報而榮立一等功。
此外,楊高陞介紹,《先朝紀事》中曾有記載,上世紀30年代,在漳州從事地下工作的彭沖等中共地下黨員同樣使用“紙話”作為約定聯(lián)絡(luò)地點的暗語;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中共漳州地下黨、龍師進步學生相互聯(lián)絡(luò)時,也曾采用這種“紙話”進行聯(lián)系,“當年在云霄烏山活動的紅軍游擊隊,也同樣會使用‘紙話’進行溝通”。

▲三位老人在用“紙話”聊天(左起依次為郭金瑞、楊高陞、陳澤民)
3老人們用“紙話”交流 聽蒙了周邊人
23日下午,楊高陞再次約了78歲的郭金瑞老人和80歲的陳澤民老人一起,在漳州市中山公園內(nèi)聊天。不過,他們?nèi)肆奶煊玫恼Z言,讓周圍的人都感到很好奇。“這是什么語言呀,我怎么一句都聽不懂呢?”年輕的小鄭也是漳州本地人,可她愣是被三位老人的語言聽蒙了。“我們講的是‘紙話’。”楊高陞說,目前漳州市區(qū)能講“紙話”的人已經(jīng)為數(shù)不多了,而且都是六七十歲以上的老人,“我們都是從小聽大人們在講的時候,覺得有趣,就學了,沒想到也很快就學會了。退休后,我開始研究這種語言。”楊高陞說,要想學“紙話”,首先得學會閩南話。
對于“紙話”的淵源,楊高陞認為,一千多年前生活在福建的原住民,長期以來將蛇作為信仰的圖騰,故“紙話”其實正確的讀法應(yīng)該為“蛇話”。至于如何由“蛇話”演變?yōu)槿藗儸F(xiàn)如今所講的“紙話”,楊高陞表示:在閩南話中,“蛇”字讀為“zuǎ”,“紙”與“蛇”閩南話是諧音,故被后人音譯為“紙話”。
對于近代“紙話”的發(fā)展歷程,楊高陞告訴導(dǎo)報記者:早在上世紀20年代,我國著名民俗學家容肇祖便曾在其文章中提到“紙話”。在當時,“紙話”通常被充當漳州本地生意人之間的溝通暗語,為了防止“商業(yè)機密”泄露,生意人大多用“紙話”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