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8月10日訊閩南日報報道 “你永遠不知道我愛你,愛到失去你。”“三里清風三里路,步步清風再無你。”“我想再聽一遍,你說的那句話:你回家吧!我在等你。”……人們觀念里的博物館,不外乎歷史博物館、軍事博物館、海洋博物館……而“失戀博物館”,你聽過嗎?在漳州市區(qū),有這么一家展示情侶分手留下虐心話語的“失戀博物館”(上圖),開業(yè)一個多月來熱度不減,造訪的以年輕人為主。“七夕”是中國情人節(jié),有不少人到“失戀博物館”打卡,尋找那些愛情故事。
“失戀博物館”展示了什么物品?人們在這里是宣泄還是治愈?或者有不一樣的感受?昨日,記者走進位于萬達廣場四樓的星空失戀博物館探訪。館內(nèi)面積400多平方米,分隔成10余個不同的場景空間。大展廳裝飾風格以冷色調(diào)、簡單為主。天花板懸掛著一塊塊白色小板書,里面的內(nèi)容都是與愛情有關的寄語。展廳內(nèi)的展品五花八門,有車票、圍巾、公仔、項鏈、手機殼、高跟鞋、相框、嫁衣……每一個展品旁邊,都有一個關于展品的介紹,講述與展品有關的失戀故事,或無奈,或悲傷,或“分手亦是朋友”的寬容……一對年輕的情侶在展品“嫁衣”前駐足良久,女生眼眶發(fā)紅。“這樣的愛情故事太痛了,希望永遠不要發(fā)生在我們身上。”一旁的男生點點頭,用力摟了摟女朋友的肩膀。
“失戀博物館”還設有星空屋、電影放映廳、發(fā)泄墻、游戲屋、場景拍攝屋等。發(fā)泄墻上,密密麻麻地寫滿各種發(fā)泄言語、失戀心情、愛情憧憬、心靈雞湯等。一群年輕人在博物館內(nèi)不停地拍照、嬉戲,記者問起是否有人失戀了,其中男生小陳說,不是因為失戀才來的,但以后,失戀了可以過來療療傷,“朋友圈看到有人發(fā)相關信息,覺得很新奇,就過來參觀。現(xiàn)在我沒有戀愛經(jīng)歷,要是以后失戀了,就過來發(fā)泄一下,分享失戀故事。”
“失戀博物館”的負責人林先生說,開業(yè)1個多月來,每天有幾十個游客參觀,如果是節(jié)假日,參觀人次有兩三百。記者問起打造這一博物館的初衷,他說,“失戀博物館”是最近在眾多一二線城市“火”起來的新興文化產(chǎn)物,漳州同樣有這方面的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展廳里的數(shù)十件展品和故事,都是真實發(fā)生在漳州的。開業(yè)前,他們便在漳州征集與愛情有關的物件和故事,當時反響很強烈。他們從中篩選了一些比較有代表性、有共鳴感的作品。不少人來參觀之后,也把自己的愛情故事和值得紀念的物件寄過來,想把故事分享出去。“我們希望通過打造這樣的平臺,傳遞一種正能量,讓人們從別人的愛情故事里,學會思考、審視自己的愛情,更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珍惜眼前人。”林先生還說,即便沒有愛情的需求和煩惱,進來看一看,也是不錯的體驗,畢竟它是比較新鮮的事物。
對于“失戀博物館”,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許媛媛認為,目前市場上現(xiàn)有的情感寄托類產(chǎn)品較少,它的出現(xiàn),或許能彌補市場空白,為年輕人提供一個相對輕松的情感宣泄出口。雖然現(xiàn)在這類博物館熱度很高,但要注意正面引導。“年輕人尤其是青少年對情感話題的敏感度較高,社會層面應多與他們互動交流,了解其真正的想法和需求,才能真正提供健康的、可靠的情感類產(chǎn)品。”
⊙本報記者周楊寧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