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該怎樣處理?
“這個污水處理站,占地不到1畝多,日處理污水100噸,運行正常。”薌城區(qū)城中村與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與處理PPP項目片區(qū)負責人張宇介紹說。
在南山村村口路邊上,一座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站被綠植掩映著。若不經介紹,走進這個污水處理站,大家很可能會誤以為是走進了開放式的花園綠地。這里到處是花卉和樹木,喬灌相間,綠草如茵,與想象中的“污水處理”之地,可謂大相徑庭。
記者發(fā)現(xiàn),在污水處理站入口處,一邊是污水入口,一邊是凈水出口。張宇現(xiàn)場用瓶子從兩個口分別裝滿水做比較:進水口的水,又黑又臭;而出口的水,潔凈且沒有異味。
臭水是怎么變成干凈的水呢?
“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張宇說,村里每家每戶的污水通過管道接到這個處理站后,第一階段是物理處理,這個格柵就是攔截污水中奇奇怪怪的東西,進入沉砂池后較大的無機顆粒被攔截,均化環(huán)節(jié)是為了精準調節(jié)水質和水量,因為水質不是一成不變的,有高峰低谷。
“第二階段采用生物處理。”張宇說,用細菌進一步自然分解物質,把無機顆粒再分解,最后階段是進一步過濾、消毒、反滲透,水就能再利用了。
一個不足5平方米的類似集裝箱的小屋里,主要負責生化、清潔和過濾3道后續(xù)工序,全自動設備,無需人工操作,經過處理的污水達標后可回用于農田和林木灌溉。
涼亭、座椅、花花草草,外人很難將它與污水處理站聯(lián)系在一起。“我們采取的是地埋式污水處理,規(guī)模雖然不大,處理污水能力卻不弱。”張宇說。
這些花園式的污水處理站成為點綴鄉(xiāng)村的休閑景致。
“是啊,村里建了一座污水處理站,就跟小花園似的。老頭子平??倫鄣礁浇ゴ蚯蝈憻挘闱扑?0多了,還經常下地種菜,身體好著呢。”在南坑自然村,楊木溪妻子樂呵呵說道。
11月13日上午,薌城區(qū)委書記侯為東、區(qū)長吳洪池帶領城建、環(huán)保、水利等有關部門負責人到天寶鎮(zhèn)、石亭鎮(zhèn)、浦南鎮(zhèn)調研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推進工作,要求各村要因地制宜,根據(jù)各村的實際,加強污水處理站周邊綠化美化工程,著力打造成為農村休閑公園、文化廣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