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10月15日訊 據(jù)福建日報報道 謝榮偉,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漳州市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書法作品入選全國第七屆、第八屆中青展,全國第七屆國展。作品被多家博物館和港澳臺藝術收藏家收藏,出版《謝榮偉書法》。
紅磚頭上筆筆墨痕
國慶期間,記者來到了謝榮偉位于漳州市中心的居所,與門外車水馬龍不同,他的居室別有洞天:居室有三層樓,一、二層是他生活的地方,三樓便是他的工作室。每日,謝榮偉結束了一天的工作,便會來到三樓練習書法,有時臨摹字帖,有時創(chuàng)作。
謝榮偉將自己的居所稱為系日樓,而他便是這座樓的“樓主”。他的書法之路不可謂不坎坷,他出生于平和的一個農(nóng)家,受到自己的舅舅以及漳州書法名家、先賢的感染,從小熱愛書法。
“當時我就拿著一個農(nóng)家的紅磚頭,放在房間里,然后就用一根幾毛錢的毛筆,蘸著清水每天晚上有空就寫。在單位向領導要點廢報紙,從縣城背到蘆溪去,從用比較淡的墨開始,慢慢寫。”謝榮偉告訴記者。
雖然自幼家境并不富裕,但這沒有放慢謝榮偉對于書法追尋的腳步,書法之于他,是甘苦相隨的伙伴,是孩童時的向往。
之前的一段時間,謝榮偉對于書法的認識還處于朦朦朧朧,自己探索的階段。直到1985年,謝榮偉脫產(chǎn)到廈門大學深造的時候,盡管所學的專業(yè)與書法藝術并不相關,但憑借著這份對書法藝術的熱忱,他積極參加了廈大書法培訓班。由此,謝榮偉便真正接觸了書法之道,開始了他的“修行”生活。每日下課回到宿舍,便到桌前臨摹古代書法大師的字帖,反復練習,琢磨筆意。同時,他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遍訪了當?shù)貢?,有幸得到吳孫權、魏傳義、余綱等書家的指導、點撥,使他真正接觸到了書法這份高深的藝術,了解到了這份源遠流長的藝術之妙。同時,這段時期的勤學苦練,使他的書法技藝有了很大的提高。
功夫不負有心人,憑借著過人的書法天賦與勤奮,1997年,謝榮偉的行草條幅作品入選全國第七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家作品展,此次入選,對謝榮偉來說是極大的鼓勵,更激發(fā)了他精益求精、更進一步的信心和追求,他以更加昂揚的姿態(tài)投入創(chuàng)作,自那以后,他的書法作品屢屢入選中國書協(xié)舉辦的大展,成為展會中的???。
溫火慢煨尋得真諦
書法的道路上,謝榮偉最難能可貴的品質(zhì),便是那份不驕不躁的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為他深深地知道,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我給自己暗暗定下一個規(guī)矩,盡量起早摸黑,晚上要睡覺前,有時候拿出一個小時半個小時,來練一練?;蛘哒f,一大早醒來,五點半六點,有時候臨摹,寫到六七點上班,也就把時間擠出來了。”說起書法的練習,謝榮偉將它看作吃飯睡覺,已是生活中的必需。
于他而言,書法是臨睡前靜心臨帖,感悟筆墨流動之美的美好時光,是晨起開啟一日生活的靈動墨痕,需要持久的以溫火慢煨之功方可尋得真諦。漫長的書法之路,謝榮偉一直以厚積薄發(fā)、無意功名的潛心研習虔誠對待。
大學畢業(yè)后的謝榮偉走上了稅務工作崗位,工作的繁忙并沒有使他放棄對書法愛好的堅持,他仍舊會每天花時間精進書法技藝,上班沒有時間,他便利用下班的時間,上班前的時間甚至睡眠時間來練習,不管工作多繁忙,都會盡量“擠”出時間來,他始終認為“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對書法技藝的練習,一日都不可荒廢。
在書法上的“修行”從未停止,生活上的謝榮偉也在進行著對自我的修煉,幾十年來,他積極投身公益事業(yè),年終歲末,謝榮偉常常要花上一兩個月的業(yè)余時間到社區(qū)、辦稅大廳為市民撰寫春聯(lián),在平常的業(yè)余時間,他也經(jīng)常通過義賣作品支援貧困學生、災區(qū)等等??梢杂米约荷瞄L的書法來幫助社會上更多的人,一舉雙贏,何樂而不為呢?
在謝榮偉看來,書法不僅是修身養(yǎng)性、陶冶心靈的藝術方式,更要服務于生活。這不僅飽含著他對書法藝術的熱愛,更有著對于書法藝術走進大眾的期盼,“我覺得書法藝術如果要真正做到理通,必須要接地氣,不能孤立地一個人做書法創(chuàng)作,要能夠為社會大眾服務,這個就區(qū)別于古人寫書法,有時候是作為個人的一種記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