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滿載而歸”
臺海網(wǎng)10月8日訊 據(jù)閩南日報報道 秋收時節(jié),一幅幅“豐收田園”的生態(tài)畫卷令人心曠神怡。你知道嗎?漳州高新區(qū)圓山腳下“水仙花海”在這個季節(jié)變成了百畝水稻田。湛藍的天空下,大地鋪金,黃色的稻穗在秋風輕撫下微微擺動,泛起陣陣成熟的氣息,一種始于泥土的樸素暗香無處不在。這樣田園詩一般的寫意,在圖片里、影像中、朋友圈里,都不及在現(xiàn)場的親身體會,都不及你眼里的所見所聞。于是,趁著這個國慶假期,趁著“水仙花海”這片水稻還未收割,城里的人們紛至沓來觀賞“黃金稻海”。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偸菒鄞ψ髡邔戇@句詩時的心境和畫面:星光點點的夜空下,村莊與田野,一串串稻穗,在風中輕舞。此起彼伏的蛙聲猶如迷人的樂章,那種享受是何等的愜意。“夕陽斜照,圓山朦朧,就著晚霞、天空,近處的廊亭,遠處的金黃……”這是屬于“水仙花海”稻田黃昏時刻最美的顏色。熬過酷暑的人們走出都市,來到這里,被清風吹散了心頭的暑意。站在田埂上,極目遠眺,看著喜人的稻田心花怒放。村莊依山,道路交錯、田野金黃、廣場熱鬧,孩童嬉戲……這些都在一個畫面里,并無太多的違和感,一切都美妙得令人心醉。
人們時而被草尖上的蜻蜓吸引,時而為蓬勃的稻子駐足,并試著用視覺去摸索,相機、手機以成片的稻田做背景,“咔嚓咔嚓”定格下了一個個美好,大家感到溫馨,感到溫暖,感到踏實,仿佛回到了闊別多年的鄉(xiāng)下老家。“所謂的那快樂,赤腳在田里追蜻蜓追到累,我靠著稻草人吹著風唱著歌睡著了……”《稻香》的每一句歌詞仿佛都在敲打著人們的童心,那已經(jīng)被成長所代替了的記憶:紙飛機、蟲鳴聲、鳥兒叫、稻草人,還有塵灰滿身的“小時候”,依然會在心底不眠不休。
“看這水稻長勢,是個好收成??!”“看吶,這片稻田多美!”……游客紛紛贊嘆道。低調(diào)的稻穗害羞地低著頭,對于這樣的贊譽,它們是完全承受得起。“水仙花海”稻田6月插秧,9月底逐漸成熟,如今已具備收割條件。生活在稻田周圍的農(nóng)人是幸福的,也是辛勞的。優(yōu)美恬淡的田園風光,既是大自然的恩賜和饋贈,更是農(nóng)人千辛萬苦換來的勞動果實。育苗、栽種、除草、施肥、殺蟲、收割、脫粒、碾粒、揚粒、晾曬,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他們都爛熟于心,繁雜而艱苦的勞動場景卻也是從小在城里長大的孩子所無法想象的。
收割的季節(jié),更是農(nóng)人展示技藝的舞臺。在稻田周邊空地上,到處是金燦燦的稻谷,附近的村民趕著晴好天氣來曬稻谷。他們頭戴草帽,雙腳踩在水泥地上曬谷,有的彎腰撿出雜草,有的用谷耙耙松稻谷顆粒,有的赤腳走在地面上來回“掃谷”。干農(nóng)活盡管累得腰酸背痛,但看到黃澄澄的稻谷顆粒歸倉,他們享受著累并快樂著的豐收喜悅!不少大小朋友也和農(nóng)人們?nèi)谠谝黄?,手持谷耙翻稻谷,現(xiàn)場體驗豐收的喜悅。有的還歡快地抱著蛇皮袋幫農(nóng)人收起稻谷來,能與稻谷“親密接觸”,對于他們來說這是一堂生動的實踐課。
時代一天天在改變,但水稻卻是春來發(fā)芽,秋來成熟,幾千年來不變,仍舊樸實地生長在這片土地上。在城市里追隨著稻香,尋找風景,尋找記憶,再次回望“水仙花海”百畝稻田,純粹的我們、天真無知的歲月依然讓人眷戀,那片稻香依舊縈繞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