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兼修 留住鄉(xiāng)愁
“我從小就在湘橋村長大,這幾年湘橋村變化太大了。”今年69歲的黃行湘告訴記者,如今湘橋村的衛(wèi)生好了,空氣也清新了,古色古香的建筑還吸引了很多游客前來觀賞。然而,黃行湘口中的湘橋村曾經卻是知名的建筑模板生產基地,污染使得這里白天天色和傍晩一樣。
“我自己也是從事膠合板生意的,2015年,龍文區(qū)啟動膠合板整治工作后,我?guī)ь^將工廠遷出,為家鄉(xiāng)發(fā)展出力。”湘橋村黨委書記王躍藝說,湘橋村的膠合板加工廠最多時達到200多家。2015年,龍文區(qū)啟動膠合板整治后,他帶頭將工廠遷出湘橋村,并發(fā)動村民積極配合整治工作,最終提前一個月完成清理整治任務。
污染源整治好后,作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的湘橋村充分利用自身優(yōu)勢,按照“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對現有與名人息息相關的明清古建筑進行保護修繕,留住鄉(xiāng)村記憶。
王躍藝介紹,村里會同市文物局專家進行專門討論研究,邀請杭州設計院的設計師進行了保護性規(guī)劃,一期共修復6座古厝,復原古厝門前的大埕和七星池,并投入3000萬元進行村容村貌及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目前已建成游廊、觀景平臺、游客服務中心、七星池等。此外,還對古厝周邊的20余棟民居進行外立面改造,使其風格統(tǒng)一。
和湘橋村一樣,洛濱村同樣擁有濃厚的文化底蘊,除了在村容村貌上下功夫,洛濱村也加強對歷史文化遺址的保護,充分發(fā)揮宗祠古厝的文化價值,深入挖掘鄭和等歷史人物的孝道、廉正精神,傳承良好家風,打造孝廉文化宣傳陣地,通過“內外兼修”推動美麗鄉(xiāng)村建設提檔升級。今年3月,洛濱村順利地通過了福建省美麗鄉(xiāng)村示范村的驗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