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于斯四季有景
走進東南隅的新浦路,藍花楹正次第開放,從市中醫(yī)院到薌城中學一路延綿,紫色的藍花楹洋洋灑灑地開滿枝頭,將整條馬路換上了藍紫色的新裝,成為漳州的靚麗景致。
藍花楹不過是漳州四季花海中一朵小小的“浪花”。真正匯成花海的,是四季間的花景,是花景里的四季。
初春,正是黃花風鈴木盛開的好時節(jié)。黃花風鈴木帶來了一道亮麗獨特的“黃金風景線”。
“葉如飛凰之羽,花若丹鳳之冠”。夏日,在九龍大道、益民路、中山公園等地,鳳凰木熱烈壯美。一朵朵火紅的花兒灑滿枝頭,簇擁成團,搖曳生姿。
細碎的花瓣乘著風,飄落在行人匆匆的芝山路上。六月的漳州,臘腸樹在芝山路上掀起一片黃色波浪,滿路盡是黃花似錦的大好景象。
“冬天的漳州也不缺少美麗的花景。我?guī)Ш⒆拥绞袇^(qū)公園看花展,三角梅、水仙花、菊花等令人目不暇接!”市民陳羽激動地說。
如今的漳州,一年四季都隨處可見富有層次、競相開放的花。
市園林局負責人介紹:“漳州行道樹的設計以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為原則,為了形成一樹一路、一路一景、一路一特色,常在較窄的道路上選用開花喬木,如鳳凰木、藍花楹、臘腸樹、美人樹、紅花紫荊等品種作行道樹,使四季有花,四季皆有景可賞?;ê5脑O計則以自然、生態(tài)、節(jié)約為原則,以木本花卉為主,考慮花期搭配,突出季相變化,營造四季景觀,達到花化、彩化的效果。”
全民共建共享美景
綠色是漳州最鮮明的發(fā)展底色,也是漳州最具優(yōu)勢的城市競爭力。漳州近年來持續(xù)致力于探索“生態(tài)+”模式,延展“生態(tài)+”效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更贏得了廣大市民的認同。
為了激發(fā)社會大眾的生態(tài)保護熱情,我市開展了九龍江畔“百花齊放、百樹成蔭”的綠化工程,鼓勵社會各界參與樹木認植。市園林局負責人表示,這種開放式、永久性的種樹方式很受歡迎,也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態(tài)共建共享意識。
首期認植活動得到了社會各團體、企事業(yè)單位和廣大市民的踴躍參與。我市在九龍江西溪兩岸及附近龍江路片林范圍內(nèi)種植的459棵可長成百年老樹的大樹和多種開花喬木,現(xiàn)已有316棵樹木得到認植,實際參與認植人員約4000人,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進一步掀起了全民植樹造林新高潮。
呵護花海,呵護生態(tài)美。這樣的共識在漳州人民心中日漸形成。四季花海邊上錦繡一方社區(qū)居民馬淑珍表示,環(huán)境的改善不僅為大家提供了休閑的好去處,也提高了居民的文明意識,許多逛花海的市民都隨身攜帶著垃圾袋,地面上“連個煙頭都很難見到”。
城市綠色空間擴大了,民眾享受到實實在在的綠色福利,幸福感自然而然提高了。無論晨夕,漫步在花海,行走在林蔭中的漳州人總洋溢著幸福,因為“城中有林、城中有花”的城市規(guī)劃愿景,已經(jīng)實實在在地來到他們身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