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治漳主張“節(jié)民力,易風俗”
朱熹為漳州白云巖書院題寫一副門貼:“地位清高,日月每從肩上過;門庭開豁,江山常在掌中看。”展現(xiàn)了儒者修齊治平的崇高理想和擔當精神。
“朱熹一點都不是書呆子,他很懂經(jīng)濟。”張建光說,在漳州為官時,做了很多好事,向朝廷要求減輕稅賦,減免屬縣之稅賦七百萬,減輕了百姓負擔。
朱熹很注重教化,在漳州致力于移風易俗,每月率部下到府學講學,在白云巖辦學,施行教化,吸引許多人前往學習,民風大為改善。朱熹知漳期間,還刊印《四書章句》。“朱熹在漳州,人們給他極高評價:‘吏民聞風竦然,望若神明。民無夜警,外戶不閉。’足見朱熹知漳善政德治之績。”
朱熹是第一個辨認出化石的人
“在我們敲打鍵盤的時候,別忘了這里面有朱熹的功勞。”張建光說,朱熹對自然科學有很大的貢獻,是第一個辨認出化石的人,提出了東方古典星云說,發(fā)現(xiàn)了雪花六邊形的事實比西方天文學家開普勒早了四五百年。朱熹對周易研究的成果,特別是那張陰陽相抱的古太極圖,極大地影響了萊布尼茨和波爾,引發(fā)了物理大師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靈感。波爾公開宣稱,他的量子理論的互補概念同東方古典文化的太極陰陽思想驚人的一致。萊布尼茨則受此啟發(fā)發(fā)明了二進位制,于是有了電子計算機。
朱子文化具有走出去的價值和條件
“朱熹理學是閩學的根本也是臺灣文化的本源。朱子文化可以增進兩岸認同,促進祖國和平統(tǒng)一。在推進海峽兩岸文化交流中,朱子文化是政要認同、專家首肯、民眾信仰。”張建光說,朱子學說不僅極大影響了中華民族思想文化,而且遠播東亞諸國和歐美國家,具有走出去的價值和條件。
“中國文化要走出去,朱子文化可為代表。”張建光說,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作為一種學說后孔子主義在東亞和東南亞國家中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曾達很多世紀,并在哲學和政治方面影響了世界很大一部分。朱子文化是朝鮮李朝500多年的官方哲學;日本江戶時代、德川幕府近300年的官方意識形態(tài);越南陳、黎、阮三朝600多年的官方指導思想。
“中國最重要的是要有話語權(quán)。”張建光認為,朱子理學早已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民族文化傳統(tǒng)之中,融匯在中華民族的思想行動,生長在民族心理的結(jié)構(gòu)之上,形成了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精神和美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