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通陂是圓弧形的,挺符合力學原理的

▲《縣正堂示》石碑至今仍嵌于五通宮墻上
臺海網4月21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沈華鈴 通訊員 黃向場 黃金塔 田雪蘇 文/圖)在詔安縣霞葛鎮(zhèn)五通村,有一座水陂,數(shù)百年來灌溉周圍千畝良田,讓當?shù)匚骞蓉S登,深受百姓愛護。它記錄著當?shù)乩习傩找欢味螑圳樽o陂的往事,也記錄著一位一品夫人的智慧,這就是詔安五通夫人陂。近日,五通夫人陂被列入首批省級水文化遺產。
灌溉千畝良田數(shù)百年
“彎彎的水陂,清粼粼的水喲,悠悠地流……”這是詔安籍學者張元錦為家鄉(xiāng)水陂所寫的散文,這水陂就是五通夫人陂。
五通夫人陂原名石磊陂,又名“石陂面”,位于詔安縣霞葛鎮(zhèn)五通村轄區(qū)內的香爐山靈五廟左側的白藤徑。這里山清水秀,風景迷人。如今,水陂旁還建起了江濱小公園,名為“五通園”,園中還有涼亭“夫人亭”,是人們休閑的好去處。
據(jù)悉,水陂最早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詔安知縣梁上楚建筑“一陂二渠”,采用溪中大卵石和木樁圍攔成一字形陂壩,橫跨兩岸堵水成水陂,稱“石磊陂”。
然而,幾經歲月,一字形水陂數(shù)次倒塌,直到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陂址移到較上游處,重新建造。水陂所在的溪流,是詔安母親河東溪的源頭之一,因為水陂將水位抬高,兩旁千畝良田得以灌溉。
此后300年來,這座水陂在當?shù)毓倜竦膼圩o加固下,始終完好,至今還發(fā)揮著灌溉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