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舊碑刻 散落荒地
隨后,導報記者趕到該高塔旁,看到一座正在新建的樓房旁邊的一塊荒地里,散落著好多廢舊的碑刻、圓柱子,大部分碑刻和柱子都已被毀壞,有些斷掉,有些被雜草掩沒,碑石上的字跡都被灰塵掩蓋,看不大清楚,其中一些為清乾隆年間的“奉憲立石”碑,還有兩塊碑石上依稀可見“城隍廟”等字跡。
村民:這些舊石碑原已毀壞
好好的文物,為何將其丟棄在此?對此,靖城鎮(zhèn)靖城村陳主任解釋,那些舊石碑、柱子、石條原本放置在城隍廟時就已經(jīng)被毀壞,因現(xiàn)今城隍廟擴建,影響施工,才先將它們搬出去。“這些舊建筑物構件大多是從最早的城隍廟那邊移過來的,還有些是從田地里找回來的。”陳主任說,如今的城隍廟是1993年重建的,距離舊址大概200米遠。這些文物都不是完整的,將它們移到高塔旁,也是考慮這附近將規(guī)劃建觀音山公園,屆時會建個碑林,可能會將這些碑刻、石柱子放在那里。“今天,我將和靖城高新園區(qū)管委會相關負責人到置放舊碑刻、石柱的地方看看,如果這些碑刻、柱子不適合放碑林里,或者它們跟城隍廟歷史有密切相關,那將會把它們再移回城隍廟內(nèi)。”陳主任說。
專家
這是對歷史文物的破壞
據(jù)南靖縣志記載,靖城從南靖1322年建縣起到1938年共616年間一直是縣城所在地,1932年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十五軍進駐靖城后,司令部和政治部就設在現(xiàn)靖城城隍廟。
在前兩年的全國第三次不可移動文物普查中,靖城城隍廟碑刻被列入“不可移動文物名錄”。
得知城隍廟內(nèi)的舊碑刻和石柱子被移出去,丟棄在外面,南靖縣文史專家江清溪遺憾地說,他前兩天也趕到現(xiàn)場去查看,這些有歷史的碑刻和柱子居然被隨處丟棄,斷的斷,殘的殘,都沒有任何保護措施。
據(jù)他了解,該廟舊碑刻和柱子有30多件,有些與城隍廟有關,有些則與舊縣治有關,之前被丟棄在田地的水溝里,被找回來后才放置廟里。“如今城隍廟擴建,居然將這些文物棄之不顧,這是對歷史文物的破壞。”江清溪說。
漳州市文史專家江煥明聞訊后,也呼吁漳州市、南靖縣有關部門能重視,將這些歷史遺留下來的文物找回來,安置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