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團趺坐誦瑯瑯,也學和南禮法王。兩字平安教弟妹,今宵莫唱月光光。”清代進士沈紹九(沈桐士)的《中秋拜塔詞》中記錄著福州人“拜塔過中秋”習俗。拜塔須擺塔,中秋佳節(jié)臨近,“擺塔”習俗在福州大飯店再度亮相。
當然,除了“拜塔”,老福州人的中秋節(jié)還有“撿月華”、“分送禮餅”的獨特習俗。今天,我們邀請民俗專家鄭子端給大家聊一聊福州中秋節(jié)的那些事兒。
“中秋擺塔” 相傳與戚繼光有關(guān)
在福州大飯店的大堂里,一張桌子分為三層:最高層擺放著寶塔,第二層是福祿壽三位神仙與七仙女,最底層有很多各式各樣的泥人,比如招財?shù)耐?,玩耍的孩童,奏樂的侍女,這些泥人的正中間,擺著水果與禮餅。
如此擺設(shè),讓出入大堂的市民都不禁駐足觀看。據(jù)悉,福州大飯店里從1999年就開始擺塔,并一直延續(xù)至今,目的是讓“擺塔”這一福州特有的中秋民俗能傳承并發(fā)揚光大。
民俗專家鄭子端介紹,“中秋擺塔”是福州民間的一項特有的重要民俗活動,歷史悠久,盛行于明代嘉靖年間。相傳戚繼光來閩抗倭,連打幾場大勝仗,其中一場正逢中秋節(jié)。百姓們?yōu)閼c祝平安,把家里珍藏的古玩等在廳堂擺成古塔的造型,故稱“擺塔”。
鄭子端說,“擺塔”,有三樣東西是必不可少的。一是福州禮餅,最好按照大中小疊放,形成一個塔形。二是蘋果,象征著平安。三是桃子,有著長壽的寓意。
“每當中秋節(jié)來臨,許多人家就在自家廳堂上擺塔,把兩三張桌子連起來,中間擺大小土塔,上下左右擺上各種各樣的‘土人囝(小泥人)’。”鄭子端說,三坊七巷的南后街,以前到了中秋節(jié)也有許多賣擺塔用品的,稱為“塔市”。
徹夜“撿月華” 是孩子們的大愛
“撿月華”也是福州獨特的中秋習俗。
何為“月華”?明代筆記《五雜俎》記錄:“人言八月望有月華,或言夜半,或言微雨后,或言不必八月,凡秋夜之望俱有之?;蜓云湮宀术r明,旁照數(shù)十丈,如金錢者百余道;或言但紅云圍繞之而已。”
鄭子端說,在中秋節(jié)這天的夜晚,孩子們被批準可以不用早睡,因為他們還要“撿月華”。月亮會落下“月華”,只要把“月華”藏到米缸里,大米就會吃不完;藏到衣柜中,以后會有許多新衣服穿;藏到箱子里,以后金銀財寶用不完。孩子們爭相“捧”起月光,合攏雙手去“藏”。雖然只是傳說,但孩子們還是樂此不疲,徹夜守在院子里,等著撿月華。
親朋好友間 互贈“中秋餅”
除了擺塔、“撿月華”,中秋節(jié)時,老福州人還會互贈“中秋餅”。當時,月餅是小餅,取圓月形的,比較簡單、經(jīng)濟,一般自家可以制作,以便互贈。圓形的餅,似滿月之圓,也含有家家戶戶都能團結(jié),過好安居樂業(yè)的日子的愿望。
隨著社會的演進,月餅餡料增多,出現(xiàn)了大型、小型和中型的月餅,印飾和包裝也越來越精美。福州中秋互贈的月餅,大型的是晚輩孝敬長輩的饋品,小型的是長輩回贈晚輩的禮物。本來是親戚之間的互贈,后來城市擴大了范圍,朋友之間也有月餅的往來。
來源:智慧海都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