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時節(jié),不少小伙伴選擇外出踏青賞花。在擁抱大自然的時候,千萬要提防身邊潛伏的危險。“每年四月起是蜱蟲叮咬高發(fā)季,一旦成為它的獵物,嚴重時甚至能致命!”4月8日,福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醫(yī)師羊晶晶提醒,蜱蟲叮咬可引起的疾病很多,包括蜱癱瘓癥、蜱咬熱、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萊姆病、森林腦炎、發(fā)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等,嚴重的可以引起死亡。
據(jù)介紹,蜱蟲為體外寄生蟲,是一些人獸共患病的傳播媒介,主要蟄伏在山間丘陵的草叢中、土坡上,或寄生于動物的皮毛中。一般叮咬家畜、寵物,也會咬人,咬了人就不會松口。不吸血時,小的蜱蟲如綠豆般大小,也有像米粒般的大小。吸足血時,其形態(tài)如黃豆般大小。
蜱蟲叮刺吸血時會分泌一些唾液,注入宿主的體內(nèi)。蜱蟲的唾液中含有許多酶的成分,可以起到消解組織、麻醉神經(jīng)等作用。蜱蟲唾液中的水解酶成分可以導致組織溶解,使其口器很容易刺入皮膚,極易將體內(nèi)攜帶的各種病菌傳播到人體內(nèi)。
那么,外出郊游應注意什么?
羊晶晶給出建議:首先,應盡量避免在蜱蟲主要棲息地(如草地、樹林等環(huán)境中)長時間坐臥,如需進入,建議穿長袖衣服,不要穿涼鞋,扎緊褲腿或把褲腿塞進襪子或鞋子里,穿淺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無蜱蟲爬上;戶外活動結束后,要仔細檢查身體和衣物,看是否有蜱蟲叮入或爬上;必須長時間待在野外或露營時,衣服和帳篷等露營裝備可用殺蟲劑浸泡,如氯菊酯、含DEET的驅避劑等。
“如果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被蜱蟲叮咬了,千萬不要用手直接接觸,也不要去生拉硬拽,網(wǎng)上傳的酒精擦和煙頭燙也都不靠譜,蜱蟲的口器深埋在皮膚里,只要它不主動松口,只能切開才能把口器完整取出。”羊晶晶特別提醒,有蜱蟲叮咬史或野外活動史者,一旦出現(xiàn)發(fā)熱等疑似癥狀或體征,應及早就醫(yī),并應該告知醫(yī)生相關暴露史;如果不慎把蜱蟲擠破了有流出物,要及時消毒。
“蜱蟲叮咬后癥狀很多,但是被蜱蟲叮咬的當時是不會有疼痛感的,在叮咬后24小時~48小時局部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紅腫,中央有被蟲咬的小點,嚴重的周邊可以出現(xiàn)明顯的紅腫,甚至水皰。此時,不要去搔抓患處,這可能會殘留久治不愈的潰瘍,或引起局部組織壞死。”羊晶晶說。(記者 林文婧 )
來源:福州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