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核動力平臺全球最大,水下滑翔機能潛一萬米
海裝展裝滿了“船奇”故事
 船模艦隊成為全場的焦點。記者 石美祥 攝
船模艦隊成為全場的焦點。記者 石美祥 攝
“哇,航母!”“看!這就是我們的‘蛟龍’號!”……正在火熱進行的2023中國海洋裝備博覽會展館有“三多”:“大國重器”多,高精尖海洋裝備多,還有就是市民的驚嘆多!
這幾天,一些平時只能通過電視、網絡和書報看到的海洋裝備“明星”,紛紛以按比例打造的模型形式亮相福州市海峽國際會展中心,講述我國海洋裝備不斷突破發(fā)展的“船奇”故事。
“遼寧艦”領銜 船模艦隊人氣旺
海峽國際會展中心8號館的防務展區(qū),“遼寧艦”航母領銜的船模艦隊,吸引了眾多觀眾打卡拍照。
“遼寧艦”坐鎮(zhèn)C位,甲板上停著不少殲15艦載機,導彈護衛(wèi)艦、兩棲攻擊艦、常規(guī)動力潛艇、726型氣墊船、“和平方舟”醫(yī)院船、926型打撈救生船等艦船如眾星拱月般護衛(wèi)左右。這些船模大的有2米左右,展示臺仿真營造了蔚藍的大海,艦隊以磅礴的氣勢航行。
“‘遼寧艦’是我國第一艘航母,妥妥的大國重器!看到這么大規(guī)模的艦隊展示,我感到很震撼,逛展時千萬不能錯過!”市民林先生說。
在艦隊展區(qū)的隔壁,還展示了UPV—3D蛙人運載器、船塢登陸艦、2600噸級潛艇、4000噸級護衛(wèi)艦及各型魚雷。軍事愛好者小劉說:“第一次看到這么多的船模戰(zhàn)艦。這是一次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能讓大家更真切地感受到國家的強盛。”
 全球首艘智慧無人系統(tǒng)海洋科考船模型。記者 李錦清 攝
全球首艘智慧無人系統(tǒng)海洋科考船模型。記者 李錦清 攝
兩個“全球第一” 助力海洋科考
執(zhí)行海洋科考任務,無需科研人員現場操作就能完成!在5號展館,由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研發(fā)的全球首艘智慧無人系統(tǒng)海洋科考船,將這一場景變成了現實。
展位工作人員楊曉燕介紹,科考船的動力、推進、智能、調查作業(yè)支持等關鍵系統(tǒng)均為我國自主研制。執(zhí)行任務時,依托信息平臺,科考母船作為一個平臺,可批量搭載空、海、潛等無人系統(tǒng)調查設備,開展海洋地質、海洋生物、海洋化學等海洋綜合調查。“目前,科考船已經完成海試,將根據需求安排執(zhí)行科考任務。”楊曉燕說。
西北工業(yè)大學帶來了全球首個滑撲一體仿蝠鲼(fú fèn)柔體潛水器模型。工作人員介紹,潛水器模仿蝠鲼(“魔鬼魚”)撲打前行的方式,同時融合滑翔推進方式,為潛水器執(zhí)行海洋科考任務進一步節(jié)省動力,實現長時間水下科考作業(yè)。據了解,目前已完成研發(fā)的新款產品,可實現1個月長時間水下作業(yè)。
 滑撲一體仿蝠鲼柔體潛水器模型。記者 池遠 攝
滑撲一體仿蝠鲼柔體潛水器模型。記者 池遠 攝
水下滑翔機 能潛一萬米
在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的展臺上,一個酷似魚雷又像導彈的裝備,讓不少人“拿不準”:說是魚雷吧,它有“翅膀”;說是導彈吧,它又沒有發(fā)動機噴口。
“這是我們研發(fā)的水下滑翔機。”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它名叫“海翼”,是一種新型水下機器人。它通過浮力和重心調節(jié)實現滑翔式水下航行,能源消耗極小,具有效率高、航程遠(可達上千公里)的特點,最大作業(yè)深度可達1萬米。
作為中國深?;铏C海上作業(yè)航程最遠、作業(yè)時間最長的紀錄創(chuàng)造者,“海翼”使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后第二個具有跨季度自主移動海洋觀測能力的國家。
 水下滑翔機模型。
水下滑翔機模型。
“蛟龍”號潛水器 給觀眾“提氣”
“看!這就是我們的‘蛟龍’號!”在8號館的海洋工程裝備展區(qū),發(fā)現展臺上的載人潛水器模型,觀眾的語氣里都透著自豪。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是我國第一臺自行設計和自主集成研制的載人潛水器。它實際長8.2米、寬3米、高3.4米、載員3人,2012年6月27日海試成功下潛至7062米,刷新了世界同類作業(yè)型載人潛水器下潛深度紀錄,讓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掌握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
讓觀眾真切感受國家在海洋工程領域飛躍發(fā)展的明星裝備還有不少。就拿現場展示的“海洋石油119”FPSO來說,它的船體總長約256米,寬約49米,甲板上集成了14個油氣生產功能模塊和1個能夠容納150名工作人員的生活樓。它每天可以處理原油2.1萬立方米,天然氣54萬立方米。“它堪稱一座大型的海上石油工廠,是海上油氣田開發(fā)的明星裝備。”解說員李曉莉說。
 緊湊式海洋核動力平臺模型。記者 江海 攝
緊湊式海洋核動力平臺模型。記者 江海 攝
海洋核動力平臺 像個移動充電寶
一個緊湊的核動力海洋平臺,堆芯熱功率可達660MWT,使用壽命可拓展至60年,每隔2年才需要換一次核燃料……展會上,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展示了660MWT緊湊式海洋核動力平臺模型,這是該企業(yè)在海洋裝備領域的最新成果。
海洋核動力平臺,實際上就是海上移動式小型核電站,是小型核反應堆與船舶工程的有機結合,可為海洋石油開采和偏遠島嶼提供安全、有效的能源供給,也可用于大功率船舶和海水淡化領域。
“這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海洋核能裝備。”國核福建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平臺是基于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和一號”研發(fā)基礎開發(fā)的適用于海洋裝備的核動力平臺,將為部署在深遠海的重大設施、海上城市的建設和運行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 (來源:福州晚報 作者:李錦清 江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