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芬(右)、林蘋(中)向民警陳雨豪致謝。記者 張鐵國 攝
“真沒想到,分別30多年了,我們還能再見面,太感謝你了!”4日下午,一場特殊而溫馨的“感謝會”在福州市鼓樓區(qū)洪山鎮(zhèn)一小區(qū)上演。見到福州市公安局東街派出所民警陳雨豪,兩位年逾七旬的大娘激動地拉著他的手道謝。
“68年了,我一直想回福州看看”
兩位老人分別叫鄭永芬、林蘋。這次,鄭永芬在女兒的陪同下專程從西安回到福州,找尋失散多年的小姨林蘋。
“我就是福州人!”雖然離開故鄉(xiāng)近七十載,但鄭永芬依然能說一口流利的福州話。老人告訴記者,她于1949年出生在三坊七巷,家住鼓樓區(qū)楊橋路18號。而在她出生前幾年,外婆和舅舅就在日軍飛機空襲福州時不幸遇難。后來,外公再婚,生下小姨林蘋。
“小姨只比我大一歲,雖然她是長輩,但因為年齡相當,我們從小就玩得特別好。”鄭永芬說。
鄭永芬的父親是建筑設計師,1955年,她和兄弟姐妹隨父親去了上海。后來,父親支援大西北,舉家搬到西安定居。
老人說,年輕時忙于工作,無暇回到福州。1990年,小姨曾到西安省親,后來她們就再也沒有見過。
“離開68年了,我一直想回福州看看。”鄭永芬說,隨著年齡越來越大,尤其是去年生了一場病,讓她有生之年回福州和小姨重逢的心愿愈發(fā)強烈。
“尋找小姨,我開始沒抱大太希望”
鄭永芬的女兒李女士介紹,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前,外公外婆還與福州的親人保持著書信和電話聯(lián)系。后來,隨著兩位老人去世,加上福州親人的地址、電話變更,雙方便失去了聯(lián)系。
“我媽媽小時候患病,腿腳不太方便,加上外婆身體不好,一直由她照顧,因此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時間回福州。”李女士說。
由于30多年來鄭永芬一家與福州的親人失去聯(lián)系,因此這次尋親,大家心里都沒有底。
“尋找小姨,我開始沒抱太大希望,畢竟既不知道現(xiàn)在的住址,也沒有聯(lián)系電話。但不管怎么樣,我還是想回福州看看!”鄭永芬說。
面對母親尋親心切,李女士決定滿足的她心愿。
7月31日,李女士一行搭乘飛機來到福州。她根據(jù)母親一家曾住在鼓樓區(qū)楊橋路這一線索,特地訂了楊橋路附近一家酒店。
隨后,鄭永芬與老伴在女兒的陪同下來到楊橋路18號,可早已物是人非,小時候的家、土木結構的建筑已成為游人如織的三坊七巷景區(qū)。面對陌生的城市,去哪里找尋親人呢?
“去就近的派出所問問,或許能找到一些線索。”幾名親人商量后,來到了附近的東街派出所。
“這次相逢,要感謝熱情的福州人”
8月1日上午,東街派出所正在值班的民警陳雨豪,接待了李女士一行。“開始老人提供的小姨名字叫‘林萍’,我們花了1個多小時,一直查找不到。”陳雨豪說。
這時,老人從包里掏出一張小姨的相片,那是1986年3月26日拍的。陳雨豪通過該相片,利用警方“e體+”智慧賦能體系進行尋找,原來老人小姨的名字叫“林蘋”,并成功找到了住址、電話等信息。
“小姨,30多年了,終于找到您了!”當天下午,通過電話聯(lián)系后,鄭永芬一家打車來到林蘋所在小區(qū),兩位老人緊緊相擁,流下了激動而欣喜的淚水,雙方兒女們在一旁深受感染,也為兩位老人再次重逢而欣慰。
“這次相逢,真的要感謝福州民警,感謝熱情的福州人。我在有福之州享受到了滿滿福氣!”鄭永芬激動地說。
“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我們也為你們親人再次重逢感到高興!”陳雨豪說。
“這次回福州,真的太開心了!”鄭永芬告訴記者,在雙方子女陪同下,她和小姨游覽了上下杭、三坊七巷、鼓山、西湖,還夜游了閩江。
“接下來,我弟弟也會來福州見小姨,他們也要來沾沾這座城市的福氣,感受福州人的熱情!”說話間,鄭永芬臉上蕩漾著幸福的笑容。(來源:福州日報 記者 張鐵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