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坑北村的拋荒地變成耕地。記者 張人峰 攝
臺海網6月2日訊 據福州日報報道 “農作物長勢好,灌溉設施完備,相關資料齊全,基本達到驗收標準!”6月1日,經過福州市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市農業(yè)農村局專家組現場勘察,福清市沙埔鎮(zhèn)江南村、坑北村、龍洋村的3宗56畝新增耕地通過驗收。
6月1日上午,記者跟隨專家組來到江南村一塊9.79畝的旱地。地里種下的玉米、大豆、花生綠油油的,長勢喜人,一些先期種下的玉米已有1米多高,部分大豆開始結果。穿過一畦畦旱地,3個接水口分布在四周。鎮(zhèn)政府工作人員啟動開關,澆灌用水從近百米遠的水塘通過地下管網流到接水口,“歡快”地流入一畦畦旱地的水溝。
“這里原來是廢棄的養(yǎng)豬場,春節(jié)后,清理了50厘米高的建筑垃圾、地面層,福清市政府為我們運來適合農作物生長的表層土。”江南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葉月容說。
在坑北村的新增耕地里,近一個月前種下的玉米和花生已長到10多厘米高。村民毛胤祥對這片土地十分看好:“這里原是拋荒20多年的地,現在政府幫我們用起來,既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也可以帶來不錯的收益。”
坑北村黨支部書記毛武斌說,在福清市和沙埔鎮(zhèn)的指導下,坑北村種下農作物后,打算引進農業(yè)企業(yè)進行規(guī)?;洜I,增加村財和村民收入。
在每宗新增耕地前,福州市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市農業(yè)農村局的專家根據此前繪制的圖紙,認真對種植面積、農作物生長、土肥、水源、道路等情況進行一一查看驗收。
“造地工作去年底啟動以來,共生成39個造地項目,將新增耕地1524畝。5月下旬有2個項目通過市級驗收,新增耕地131.51畝,其中旱地62.97畝、水田68.54畝。”福清市政府黨組成員薛輝說。
福州市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耕保中心主任魏中偉介紹,福清的造地之舉,既新增了耕地資源、保護了糧食安全,也為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工作減輕了壓力,同時對福州其他地方耕地開發(fā)工作起了示范作用。
近年來,隨著福清工業(yè)經濟發(fā)展,土地占補平衡壓力增大,用地指標不足,前兩年均需通過交易平臺購買,買1000畝用地指標最少需花費5億多元,而通過造地每畝成本2.5萬元,加上管護費等,至少可節(jié)省5億元。(記者 張鐵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