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9月21日訊 據福州晚報報道 今日是中秋節(jié),最火的無疑是天上的月亮。在連續(xù)3年“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之后,今年中秋節(jié)的月亮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圓”。為何月圓時間變了?記者昨日咨詢了福建省天文學會秘書長潘小清。
民間俗語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潘小清介紹,這句話的由來還得從“朔望月”說起。據介紹,我國農歷的一個月,為一個“朔望月”,平均周期為29.5天。其中,朔月出現在農歷初一,望月也就是滿月,出現在農歷月的月中,從朔月到望月,平均周期為14.75天。
不過,潘小清提醒,這14.75天可是平均周期,需要注意的是,月亮繞地球旋轉的軌道為橢圓形,離地球近時,月亮運動得快一些,反之,運動得慢一些,同時,月亮自身轉動的速度也有快有慢。多種因素綜合影響之下,滿月在農歷的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均可能出現。潘小清表示,根據相關數據統(tǒng)計,從2005年到2020年,滿月在農歷十五和農歷十六的分布比例分別是36%和47%。
前面說到,朔月在初一出現,不過在這一天的哪個時間段出現可不固定。通常來說,假如朔月在農歷初一6時以后出現,意味著望月大概率要在農歷十六出現,這也就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的原因。相應的,如果朔月出現的時間早于農歷初一的6時,滿月也就大概率要在農歷十五出現。
據了解,今日中秋節(jié)的最圓月也就是望月,出現在7時55分,這時候處于我國白天,想要賞月,難度可想而知。
至于今夜的圓月是不是比今日7時55分的月亮小,潘小清表示市民大可不必糾結。對于用肉眼觀測的市民來說,月亮大小的變化看起來并不明顯。不過根據天氣預報,今日市區(qū)天氣為雷陣雨轉多云,或許會對賞月造成一定影響。(福州晚報記者 李錦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