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9月9日訊 據福州晚報報道 8日12時,不同于大多數人奔向學校食堂,謝友輝像往常一樣獨自回到辦公室,用電熱鍋做了一份醬油拌面,沒有配菜,將就著把午飯解決了,成本不到3元。這樣略顯粗糙的午飯,他已吃了11年。
“摳門”,是閩清二中師生對謝友輝的刻板印象。但鮮為人知的是,他靠“摳門”節(jié)省下15萬多元用于資助和補貼238位學生,不僅溫暖他們的求學之路,甚至還改變了他們的人生。
明天就是教師節(jié),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可敬可愛的老師。

訓練中,謝友輝(后)對學生極為嚴格。
不收費還補貼學生
謝友輝今年52歲,是閩清縣體育學科帶頭人,現任閩清二中副校長,主要負責學生體育方面的培養(yǎng)訓練。
他個頭不高,一身肌肉黝黑結實。雖然外表粗獷,但在學生眼里,他是一名溫暖又有責任心的老師。
跟隨謝友輝體訓的不少學生,家庭條件并不好,經常營養(yǎng)跟不上。知道這一情況后,11年來,他從未向閩清二中學生們收過訓練費,每月還用部分工資為學生購買營養(yǎng)品。
學生楊青青告訴記者,從買全羊、豬腳、蝦、蛋白粉等,到時常下餐館聚餐,謝友輝總是變著法子給學生改善伙食。每年暑期訓練,他還利用午休時間為學生煮綠豆湯、花生湯。每次學生出校比賽,他總會貼錢保障大家的衣食住行。
“外出比賽時,謝老師手機設置成每隔一個小時就鬧鈴,只為做好晚上巡視。在外聚餐時,他從不與我們同桌吃飯,獨自坐在一旁吃著饅頭,把最好的留給我們。我們各項比賽中獲得的獎金,也有謝老師的一份,但他都給了我們。”楊青青說。
兒子羨慕當他的學生
“我寧可當你的學生,也不做你的兒子。”這是謝友輝兒子對父親的評價。一周只能見到一次,每年只有3天(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和初二)完整的陪伴。在他看來,父親將30年的青春和熱血獻給了鐘愛的教師行業(yè),卻錯過了陪伴自己成長。
連續(xù)3年吃了300多箱泡面,體內長了囊腫;為了省錢,連續(xù)三四年沒買過新衣服,存款屈指可數……在妻子陳愛娟眼里,丈夫是“老頑固”。她粗略計算,11年來,謝友輝休息時間不超過50天,貼補學生的工資和獎金數額超15萬元。
陳愛娟告訴記者,學生體訓的時間大都從5時10分開始。在剛調到閩清二中的頭4年,為了兼顧閩清城關多病的父親和參加體訓的學生,謝友輝不論刮風下雨,每天4時就起床,騎摩托車奔波20多公里,只為確保在學生們訓練前第一個到達。
從2013年起的4年時間里,謝友輝一直在資助學生小峰(化名,是個孤兒),負擔其營養(yǎng)品和伙食費等直至高中畢業(yè)。小峰后來考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陳愛娟坦言,丈夫這種付出,一度讓親人無法理解,甚至抱怨。但想起曾有10多名閩清二中的學生家長挽留謝友輝不要被調走,還有在他桌上堆疊著的1米多高、1000多張學生獎狀后,她開始理解并默默支持。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81位學生獲得國家二級運動員稱號、3位學生獲得國家一級運動員稱號、向上一級體育院校輸送163名人才……在閩清二中工作的11年里,謝友輝交出一份亮眼成績單。他也先后獲得福州市勞模、市最美鄉(xiāng)村教師等榮譽。(福州晚報記者 陳木易/文 林雙偉/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