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6月3日訊 據(jù)海峽都市報APP報道 麻楝是福州傳統(tǒng)鄉(xiāng)土植物,為何今年迎來盛花?它和香椿有什么區(qū)別?讓我們穿梭時空,尋找答案……
入夏后,在連日大雨的澆灌下,福州市區(qū)的一株株行道樹,陸續(xù)換上了夏裝。
鼓樓區(qū)的井大路、夢山巷、華林路,臺江區(qū)的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qū),倉山區(qū)的金林路,一朵朵五瓣黃色花朵,在雨水浸潤的路面上,編織出一幅帶著清香的初夏畫卷。
麻楝是福州傳統(tǒng)鄉(xiāng)土植物,為什么今年夏天它迎來盛花?為什么有人會把它當成香椿樹?福州還有哪些和麻楝一樣的“元老級”綠化植物?讓我們穿梭時空,尋找答案吧。
它叫白皮香椿
但不能做菜
麻楝有個別名,叫作白皮香椿,讓不少人想起了香椿炒雞蛋、香椿拌豆腐這些北方人喜愛的家常菜。
麻楝和香椿盡管都是楝科植物,但同科不同屬,區(qū)別很大,并且麻楝的嫩葉也沒有進入菜譜。
首先,樹皮不一樣?!吨袊参镏尽分?,對麻楝的描述是“老莖樹皮縱裂,幼枝赤褐色,無毛,具蒼白色的皮孔”。香椿的樹皮,比麻楝的“光滑”,它的特點是“粗糙,深褐色,片狀脫落”。
其次,樹葉都是偶數(shù)羽狀復葉,但小葉的形狀不同。麻楝的小葉互生,卵形至長圓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圓形。而香椿小葉對生或互生,卵狀披針形或卵狀長橢圓形,先端尾尖,基部一側圓形,另一側楔形,不對稱,邊緣全緣或有稀疏的小鋸齒。
再者,花朵區(qū)別很大。麻楝的花瓣是黃色或略帶紫色的,長1.2~1.5厘米,花萼是淺杯狀,像五角星一樣舒展。而香椿花朵略小,花瓣是白色的,長4~5毫米,寬2~3毫米,花萼“5齒裂或淺波狀”,花朵形態(tài)比較內(nèi)斂。
優(yōu)良抗風樹種
近年再度走紅
華林路是福州最早種植二排樹的道路,人行道上不僅有負責亞熱帶風情的蒲葵,還有負責遮陰的麻楝。在上下杭采峰別墅正門,有一株優(yōu)雅的麻楝,給古樸而又擁擠的街巷帶來勃勃生機。而夢山巷大夢書屋的露臺前,雨后的麻楝落花,糅雜在書香中,別有一番情調(diào)。
不過由于落葉問題,麻楝一度被忽視,沉寂20多年后,近年來在福州的市區(qū)綠化中,再次被提及。在仙塔路恢復林蔭的過程中,專家們選擇了麻楝作為堆高種樹的樹種。
“麻楝的冠幅優(yōu)美,遮陰效果好。春天抽新芽時,有紅色的新葉;初夏有黃色的花朵,一年中大多數(shù)季節(jié)是綠色的。我們觀察后發(fā)現(xiàn),麻楝的病蟲害特別少,而且抗風能力不錯,目前我們在市區(qū)綠化中,也開始推廣這個樹種。”福州市綠化管理處的專家說道。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市區(qū)的麻楝樹開得特別旺盛,專家認為,這或許和今年冬季的低溫有關。
“元老級”綠化植物
還有它們
說到福州種植年份最長的綠化植物,很多人會想到榕樹、樟樹、茉莉花等。其實還有不少樹種和麻楝一樣,流行于幾十年前,一度被埋沒在歷史的車輪中,近年又重新刷起存在感,進入市民的視野。
但每種植物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一些鄉(xiāng)土樹種直到今天,還能讓福州人感受到夏日清涼。比如著名的白蘭樹,它的花是極佳的香料,它的盛花期幾乎和麻楝同時到來,但如今市民只能在鼓屏路、朱紫坊、華僑新村等少數(shù)地點,感受到它的清涼花香。
作為灌木,米仔蘭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流行于福州的各個單位、校園,如今卻在市區(qū)難覓蹤影,不少植物發(fā)燒友把它當作盆景培植。
當然,還有一些植物,靠著比較高的顏值,存在于公園之中,比如梔子花、九里香等。不論這些植物出身如何,初夏的連續(xù)降雨過后,它們都將賦予山水之城以沁人心脾之美。(來源:海峽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