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夏玉、陳秀珍、陳秀蘭(左到右)三姐妹正在對歌。
臺海網(wǎng)4月6日訊 據(jù)福州新聞網(wǎng)報道 “建設文明新城市,移風易俗首要事。推陳出新實在好,提倡文明新方式。”這是陳氏三姐妹(陳夏玉、陳秀珍和陳秀蘭)在最近一個新人婚禮上講唱的一段串詞。
她們正努力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擦亮喜娘金字招牌,傳遞健康向上的正能量,讓喜娘“活”出時代感。
將喜娘文化帶出福建
陳氏三姐妹出生于閩侯上街鎮(zhèn)的一個“喜娘世家”。她們的母親、外婆、曾外婆都是職業(yè)喜娘,傳到她們?nèi)忝眠@里已是第四代,長達150多年。
1994年,29歲的陳夏玉在母親的帶領下,步入喜娘文化的大門。在陳夏玉的影響下,妹妹陳秀珍和陳秀蘭也成了喜娘習俗的傳承人。
陳氏三姐妹的成名,要從2010年福州市舉辦喜娘大賽說起。三妹陳秀蘭告訴記者,那次比賽共吸引400多人參賽,她們?nèi)忝米鳛橐粋€整體也受邀參加,并在比賽中脫穎而出,獲得“金牌喜娘”第一名。
成名之后的陳氏三姐妹,將喜娘文化帶出了福州。她們前往北京、上海、西安、香港等地主持婚禮,甚至走出國門把喜娘文化帶到馬來西亞等地。她們還登上“中國夢想秀”“夢想合唱團”等電視綜藝節(jié)目,與董卿、郭德綱等知名藝人過招,展示喜娘文化的獨特魅力。
2017年,大姐陳夏玉被評為第四批福建省級非遺“喜娘習俗”的代表性傳承人。
陳氏三姐妹還成立了閩都喜娘文化傳習所。她們將家族百年來積累的當?shù)鼗槎Y習俗和喝彩詞匯編成冊,并制作了婚禮視頻,供學員學習。她們還邀請專職喜娘、民俗專家、高校藝術類和歷史類教授等,對新入行的學員進行系統(tǒng)培訓、授課。學員要經(jīng)過一系列學習和考核,方可獲得喜娘結(jié)業(yè)證書。
2018年,閩都喜娘文化傳習所成為“福州市非遺傳承示范基地”“福建江夏學院實踐教學基地”。
從2011年至今,陳氏三姐妹的培訓班已培養(yǎng)近千名合格喜娘,包括來自美國、馬來西亞等地的喜娘文化愛好者。
讓喜娘習俗融入新風尚
“部分喜娘刻意營造熱鬧的氛圍,在主持婚禮中的‘表現(xiàn)力過度’,丑化了喜娘形象,并且在婚禮上刻意攀比禮金的數(shù)額,偏離了‘禮’這一傳統(tǒng)文化精髓。”陳秀蘭坦言,作為傳統(tǒng)習俗的傳承者,更應該與時俱進,倡導移風易俗等新思想、新觀念。
陳秀蘭告訴記者,早在多年前,她們就嘗試在婚禮中實踐這一想法。比如,針對親友見面禮中的數(shù)額,會用委婉含蓄的祝福語來表達,如一生一世、好事成雙、八方來財、十全十美等。
陳氏三姐妹經(jīng)常根據(jù)社會熱點,創(chuàng)造出與時俱進的新歌謠、新段子。比如“疫情防控還未了,外出堅持戴口罩。做好通風多洗手,醫(yī)生交代要遵守。疫情時候別去擠,留在閩侯過春節(jié)。”(來源:福州新聞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