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10月24日訊 據福州新聞網報道 看,福州這位老人,正認真地收看央視直播呢!今年,他已經91歲了,但身體還算硬朗。

你想得到嗎?他可曾是戰(zhàn)場上的重機槍手!參加過抗美援朝戰(zhàn)爭最后一次戰(zhàn)役,還立下了兩個三等功,他是那個年代“最可愛的人”。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向參加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的健在的志愿軍老戰(zhàn)士老同志等頒發(fā)“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紀念章。

山河無恙,家國安寧。連日來,包括謝芬孟老人在內的福州230名志愿軍老戰(zhàn)士收到了這份沉甸甸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紀念章。一起跟著福網君走近老人,聽聽他的感人故事。
家中獨子,瞞著家人上戰(zhàn)場
謝芬孟是閩侯人,1929年2月出生,1951年參軍并前往朝鮮戰(zhàn)場。
23日上午,福網君在鼓樓區(qū)五鳳蘭庭的家中見到謝老時,老人正在收看央視直播的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大會。
提起70年前的那場戰(zhàn)爭,老人的思緒又一次回到了朝鮮戰(zhàn)場——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zhàn),拉開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序幕,那時謝芬孟在閩侯縣竹岐鄉(xiāng)農會工作。
前線戰(zhàn)事吃緊,全國都在征兵,思想進步的謝芬孟也想上前線打仗,報效祖國。
但是自己是家中獨子,家人說什么都不同意。于是,1951年5月,謝芬孟便偷偷報了名,還帶著同鄉(xiāng)二十幾個人一起去參軍。

“報名之后我們就被拉到泉州進行軍事訓練,大概有半年左右。再后來就乘坐火車經過上饒,一路到鴨綠江邊,那時已經是1951年12月底了。”謝老告訴福網君。
謝芬孟還清楚地記得,到了前線后,自己成為了中國人民志愿軍24軍74師222團30機炮連2排4班的一名重機槍手,班里一共有9個人,有來自上海、安徽、四川。“福建的就我一個”,老人笑著指了指自己的鼻子。

“班里9個人,最后只剩下我一個”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后,部隊開始向三八線推進。
謝老說,那個時候,白天都是美國人的飛機狂轟濫炸,所以部隊只能在晚上趕路,從鴨綠江到三八線,路上每隔一公里就站著一位哨兵,監(jiān)聽有無飛機聲音,如有情況,立即鳴槍報警。“從下午5點,一直行軍到第二天凌晨5點,不能抽煙,不能打火。走了整整一個月。”

冬天的朝鮮,天寒地凍,夜里行軍更為艱苦。餓了就吃壓縮餅干,渴了抓起雪就往嘴里塞。走一晚上,經常連鞋子襪子都凍在腳上,整個腿成了一根冰棍。
1952年7月4日,謝芬孟永遠不會忘記這個日子。那天部隊在行軍途中,突然美軍的一發(fā)炮彈不偏不倚炸在隊伍前,站在他前面的3個戰(zhàn)友一下子就沒了。“本來是我走在隊伍的第3個,結果有人插在我前面”,講到這,謝老眼里泛起點點淚光。
同年7月12日,謝芬孟所在的部隊開始在防守高地。美軍火力兇猛,鋪天蓋地,敵人的炮彈不斷在身邊落下,爆炸,整整8天后,當謝芬孟被趕來支援的戰(zhàn)友從高地上換下后,耳朵已經聽不清東西了,至今聽力還沒恢復。
戰(zhàn)爭是殘酷的,后來在大大小小的戰(zhàn)役中,戰(zhàn)友先后犧牲,“班里9個人,最后只剩下我一個。”


 
          






